本报记者 王薇
“小学生也能搞科研吗”“做科学研究应该从哪里入手”……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小论文”课堂上,以食育为基础的科学实践基地薛定鹅食验室创始人、科学作家仟俚老师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从《给年轻科学家的信》《生命的冒险》等书籍内容的讲述中,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在这堂引人思考的科学思维课上,不仅有孩子们的身影,也有家长们的身影。这堂由“校外专业科普教学团队+校内科学教师团队”共同完成的科学思维课,正是志成小学在“双减”中着力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一个缩影。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产业革命加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科学教育以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然而,科学目标能否实现,科学教育质量能不能提升,关键还是要落实到科学教学活动中。2001年,科学教育改名为“科学”;2017年,科学教育进入了历史上最重视的一个阶段,具体体现为:从一年级开始开设小学科学课;教育部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国家的基础。学校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确保规定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