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是地地道道的“洋果子”,在欧美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种植,长期以来国内的农户和企业以种植美国的赫尔等黑莓品种为主。随着国外新品种专利保护越来越严苛,戴在我国黑莓产业头上的良种“金箍”越来越紧,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莓品种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良种培育,过程漫长,短则10年,长则20年,闾连飞直言硕丰的研发就是“青丝换绿苗”。为了等到一株合适的良种,需要种植上千株实验苗,“不是所有的后代都具有遗传需要的品质,我们刚开始研发时,种植了2000多株实验苗,最终仅仅选出了一株良种,就是如今的硕丰。”从杂交育种、选种到推广种植,硕丰的研发整整耗费了16年,直到去年,省植物所自主研发的黑莓品种“硕丰”终于入选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果茶花主推品种,可以作为江苏省的主栽品种。
闾连飞介绍,硕丰杂交自美国赫尔、卡伊娃两个黑莓品种,取两家所长,“赫尔果实大,但是有刺,卡伊娃则相反。作为杂交品种的硕丰正好融合两个品种的优点,果实大且无刺,成熟时间也提前了。”作为大规模推广种植的品种,硕丰将主要实现对美国蓝莓品种赫尔的替换,“国内种植品种绝大部分都是赫尔,今年我们通过与中植、森迪等溧水当地企业合作,替换了一部分赫尔品种,目前来看,硕丰的苗株成活率高、病害少,长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