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医用机器人主要用于骨科手术、牙科手术、康复护理、远程医疗、制药、配药、送药等领域。近几年,全球医用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

  医用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中的特种服务机器人分类,是指应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够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活动的设备。具体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以及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类。

  医用机器人发展历史及现状

  医用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5 年利用工业机器人辅助定位完成的神经外科活检手术,首次将机器人技术与医学相结合,自此开启了医用机器人的新纪元。医用机器人属于高端医疗器械,具有高技术壁垒、高准入门槛、高附加值等特点。我国医用机器人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非治疗服务机器人以及其他机器人等,其中康复机器人占主要比重,比例达到41%,其次为辅助机器人,占比为17%,手术机器人占比16%,非治疗服务机器人占比8%。

  目前,我国医用机器人产业尚处于相对早期发展阶段,大部分收益均来自销售新机器人。然而,医用机器人行业的价值链也包括其他销售耗材及提供其他服务。其他组成部分的利润率通常高于单纯的机器人销售,预计未来耗材及服务产生的收入比例将稳步上升,而医用机器人开发商可能会加大在该等领域的投入及投资。

  医疗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消费群体对医疗卫生的关注等综合因素影响,国内对于医疗服务的提升呼声较高。针对目前国内医疗资源紧缺、质量不高,医用机器人的出现能够从供应端和需求端两方面缓解我国医疗现状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护人员缺口大、居民医疗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医用机器人的普及是良好的解决方案,换而言之,我国医疗资源紧缺问题为医用机器人市场孕育了增长空间。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医用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我国医用机器人市场规模为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34.8%。2023年,我国医用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6亿美元。

  展望未来,随着许多投资人士看好医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龙头医疗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医用机器人,预计2023年医用机器人产业将以更快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