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十一五”钢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材市场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

    一、钢材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等仍是拉动钢材需求的主要力量
    初步测算,“十五”时期钢材累计消费13.8亿吨,年平均增长20.9%,比“九五”增速加快13.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消费达13.3亿吨,年均增长19.87%,比“九五”增速加快12.2个百分点,成为历史上钢材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

    “十一五”我国钢材市场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等仍是拉动钢材需求的主要力量。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加速增长,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效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预计“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会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4年的41%,城市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五”以来,城镇化水平每年平均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7.6%。三是工业化稳步推进。

    按国际钢铁协会统计,钢材消费达到饱和的条件:一般人均GDP达到3500~6000美元,这是实现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达到升级换代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十一五”期间,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特别是国家将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大举措,改变我国在重大技术装备业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局面。

    二、钢材供给能力继续增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将逐步缓解
    “十五”我国钢材产量快速增长,市场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初步测算,“十五”时期我国钢材累计产量12.62亿吨,年平均增长23.2%,比“九五”增速加快14.26个百分点,比“八五”增速加快10.85个百分点。

    “十一五”钢材供给能力总体上还会继续增强。一是已形成的产能将陆续释放。“十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投资形成的产能将在明、后两年继续释放;二是市场前景预期看好,企业投资动力较强,特别是外资对我国高端产品市场预期看好,来华投资将明显增加。国内较为短缺的高端钢材产品生产能力将逐步提高,产能不足问题将得到缓解;三是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产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到2010年国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前10家的产量将占全国产量的50%左右;四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将有利于促进产需的平稳衔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我国钢材的进出口将稳定增长,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我国钢材进出口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出口大幅增加,进口增幅放缓。初步测算,“十五”时期我国钢材累计出口5438万吨,年均增速达48%,比“九五”增速加快38.28个百分点;累计进口13318万吨,年均增长9.77%,比“九五”增幅加快9.82个百分点。出口年均增速比进口增速快38.2个百分点。

    “十一五”我国钢材进出口能力将不断提高。一是世界经济保持发展势头,钢材需求量继续增加。国际环境在和平、发展、合作框架下,经济保持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保持在4.3%的水平。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6年世界钢材表观消费在10.40~10.55亿吨,比2005年增长4.0%~5.5%;二是全球配置资源的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钢铁产业结构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确,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将不断提高;三是我国钢铁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钢材进出口会保持稳定增长。

    四、影响钢材市场价格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价格仍会振荡
    “十五”我国钢材市场经历了需求低迷、需求上升、需求旺盛、需求回调的运行轨迹。市场价格表现出回升、上扬、攀升和回落的特点。2004年,钢材平均价格自1994年以来升至最高点达到每吨4180元,比1994年上升每吨428元,比2002年每吨2905元上升了1275元,增幅达44%,也是近十年来涨幅最快的一年。2005年前三季度,钢材市场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从近几年市场价格走势的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影响钢材市场价格的因素有4点:第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将对价格走势产生影响;第二,原材料供需关系及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着价格变动;第三,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因素,对价格走势产生影响;第四,市场信息失真、滞后、不对称,导致产需衔接脱节,引起价格的波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将引发“十一五”时期我国钢材市场价格振荡。

    五、钢材流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钢材流通渠道和交易方式是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安排。改革开发以后,产、供、需各方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成本、费用、价格等因素,自主决定流通渠道和方式。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经营钢材的经销商约有15万家,其中年销售量在100万吨以上的只有十几家,10~100万吨的不足百家,大量的是10万吨以下的经销商;其次,交易成本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此外,交易行为不规范、信用度低,工商关系不稳定。

    决定钢材流通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和消费的特点:集中生产、集中消费的适合于直销;集中生产、分散消费,分散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生产、分散消费的应通过批发环节。

    随着“十一五”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原有的流通格局将会随着国际跨国公司的进入而打破,以建立钢材剪切中心为核心的物流配送机制、通过网络交易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及以稳定工商关系为目的的现代代理制,将成为钢材流通发展方向,钢材流通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趋势愈加明显。(房爱卿)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钢材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钢材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