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中国聚碳酸酯工业生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状况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电子/电气工业、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另外,城市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基础项目的建设将对新型建筑材料有较大的需求,中国已成为全球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聚碳酸酯的需求其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2005年中国聚碳酸酯的需求量达到70万t左右。
 
    聚碳酸酯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领域消费17万t、玻璃板材10万t、光盘4万t、饮水桶3万t、照明、玩具以及工业零部件等约2万t。
 
    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聚碳酸酯企业不仅规模极小,而且技术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原有10余家聚碳酸酯生产企业,目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上海申聚化工厂,重庆长风化工厂和常州有机化工厂,总生产能力为5600t/a,但产量不足1000t,且大部分自用。因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世界化工巨头纷纷前来中国投资建厂,国内也有多家公司随着技术的突破也在扩产或兴建新装置,这标志着中国聚碳酸酯生产投资进入了高峰期。
 
    目前在华投资及计划投资的聚碳酸酯产业的国际跨国公司主要有拜尔公司、帝人化学公司、GE公司和三菱瓦斯化学公司。
 
    拜尔公司与上海华谊集团氯碱化工公司合作,在上海化工园区建设大型的PC装置,第一期年产5万t装置投产后,已开始了二期工程的建设,产能将扩至年产10万t,最终将使PC装置年产能扩至20万t,包括20万t/a聚碳酸酯及配套的20万t/a双酚A项目,于2005年建成;日本帝人作为亚洲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商,继在日本和新加坡之后,又在中国嘉兴投资约140亿日元(1.35亿美元)建第三个PC基地。2005年4月一期工程年产5万t光气法装置已试产,主要生产电子、电器部件用PC树脂。据悉,该公司现已开始筹建在华的第二套5万t/a光学用PC树脂装置,预计2006年9月建设投产。另据悉,三菱瓦斯化学公司也计划在中国建设10万t/aPG装置,如获批准,可望在2007年投产,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与燕山石化也准备合资建设年产5万t的PC装置。
 
    国内企业投资聚碳酸酯项目方面,中国蓝星聚碳酸酯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辽宁省发改委正式下达了对中国蓝星沈阳石化有限公司28万t/a聚碳酸酯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这标志着沈阳市最大的化工项目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该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3亿元;同时,吉林将建10万t/a聚碳酸酯t;此外,中国精细化工(常州)开发园区也将建设,年产5kt的特种聚碳酸酯。
 
    上述项目完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聚碳酸酯树脂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中国工程塑料的发展。项目,该项目建设周期2005-2007年,投资总额为10亿元,目前正在编制可行性报告;铜陵金泰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年产3kt全非光聚碳酸酯项目建设也即将启动,该项目完全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工程产业化政策,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将完成生产装置的建设及调试工作;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热潮中,抚顺也制定了建设聚碳酸酯生产基地的计划;此外,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银光聚银公司签订了合作研发聚碳酸酯的小试协议,标志着银光聚银公司合作研发聚碳酸酯项目正式启动。银光聚银公司合作开发的聚碳酸酯项目,要经过小试、中试到工业化生产的三个科研转化过程。根据开发进度,今年年底将进人产前中试;四川省绵阳总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的5万t/a聚碳酸酯项目已经正式动工建设,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底投产,年产聚碳酸酯1万t;此外,中国精细化工(常州)开发园区也将建设年产5kt的特种聚碳酸酯。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聚碳酸酯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聚碳酸酯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