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6年金融市场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积极效应显现,股票市场创历史新高,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发展较快
  股权分置改革积极效应显现,股票市场创历史新高。受国有商业银行和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优质大盘蓝筹股5 月份起相继登陆A股市场等因素影响,2006年我国股票市场走出了近年来持续低迷不振的状况,市场信心较强,交易非常活跃,股指连创历史新高,并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全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为历史最高水平(见表1),其中第4季度成交最为活跃,成交额比第1、第2和第3季度分别增长169%、20%和74%。 2006年年末,上证综指收盘于2675点,比2005年年末上涨130.4%,盘中最高点达2815 点,比2001年6月份历史最高点2245点上涨570点;深证综指收盘于551点,比2005年年末上涨97.5%。其中12月当月是上涨最快的月份,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当月分别上涨 576点和55点,占全年涨幅的38%和20.2%。
 
  A股融资恢复,工行、中行上市导致企业融资明显较多。 2006年5月份起恢复A股发行后,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步伐明显加快,A股和H股筹资同比均明显多增较多。全年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累计筹资5593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见表2),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主要集中于第4季度(占全年筹资的比重为59.3%)。受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展顺利影响,2006年中行、工行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上市,A股和H股合计筹资折合人民币2821亿元,占全年筹资5593 亿元的一半多,这是导致2006年A股和H股筹资同比明显多增较多的主要原因。 2006年股票市场融资的大幅度增加,使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明显上升,直接融资配置资金的作用正在扩大。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改善我国融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值创新高。2006年末,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434家,比上年末增加53家,增长3.8%;上市总股本12655亿股,比上年年末增长76.8%,流通股本(不含受限流通股)3431亿股,流通股本占全部股本的比重为27.1%,比上年底下降7.8个百分点。这主要是2006年国内A股市场实行新老划断恢复新股发行,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股本中有相当大比例还属于受限流通股,使得流通股本比重不升反降。年末,沪、深股市市价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达到8.94万亿元和2.5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较快,资产净值大幅度提高。 2006年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较快,年末证券投资基金只数达到301只,比上年底增加83只;基金总规模6020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7.7%;总资产净值8198亿元,比上年底增长74.7%;基金净值的提升幅度明显快于基金规模的扩大。年末基金总资产净值是基金总规模的1.36倍,比上年底上升0.36,是近年来最高水平。
 
  债券市场创新不断,市场建设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年末收益率曲线呈平坦化走势
  债券市场融资活跃,市场创新不断。2006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央行票据)22466亿元,同比增加6168亿元,增长37.9%(见表3)。分类看,2006年市场的融资工具仍主要集中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券上,三类债券发行额的市场份额合计达97%,占比比上年上升5.3个百分点。其中发行国债8883亿元,同比增加1841亿元,增长26.1%,占全部债券市场发行总额的39.5%,其中发行短期国债(一年以内,不含一年)1490亿元,同比增加1079亿元,这主要是2006年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实行极大地推动了短期国债的发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8980亿元,同比增长 53.5%,占全部债券市场发行总额的40%;发行企业债3938亿元,同比增长 92.4%,占全部债券市场发行总额的18.5%,其中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2943亿元,同比增长1.1 倍。2006年市场继续创新不断,新推出了商业银行混合资本债券,全年发行83亿元,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进一步拓宽,债券市场品种进一步丰富。从发债主体看,2006年杭州商行、长沙商行和恒丰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次级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发债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对我国金融债券市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债券发行利率逐步上升,年末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平坦化。受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实施以及股票市场活跃分流部分债券市场资金等因素影响,2006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呈逐步上升走势,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呈上升-回落-平坦化走势。
 
  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上年
  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2006年,银行间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累计成交39 万亿元,比上年全年多成交15.8万亿元,日均同比增长68.1%,市场交易十分活跃(见表4),其中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下半年银行间市场成交量比上半年增长37.1%,占全年成交的57.8%。
 
  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上年。全年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上年。2月份当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58%和1.35%,是全年的最低利率水平。受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和新股发行影响,下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逐步走高。7月份市场利率明显回升,当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31%和2.18%。11月份受央行第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新股大量发行密集申购影响(期间共发行11只新股,合计冻结资金16648亿元,新股发行数和累计冻结资金数都比前两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期间多得多),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均进一步升至3.05%。年底市场利率有所下降。12月份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下降,分别降至2.25%和2.01%,但仍比2005年12月分别高0.53和0.47个百分点。
 
  外资金融机构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资金需求明显上升。从资金融出、融入情况看, 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仍是最主要的资金净融出部门,净融出资金明显增加较多,同比增长42%,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明显较为宽松;资金需求方(即净融入资金部门)中除其他金融机构外,其余各类机构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的资金净需求量明显上升。2006年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扩张较快,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89%,人民币有价证券及投资余额比上年增长189%。从资金来源看,外资金融机构存款类资金来源增长有限,2006年末其人民币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47.8%,其他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同业往来。因此,2006年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上非常活跃,净融入资金数量明显增多。
 
  外汇市场基础性建设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年末境外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增强
  为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实施,2006年人民银行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继续推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配套措施,加强产品和机制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体系,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二是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并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增加报价品种,进一步健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机制;三是建立央行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四是继续加强外汇市场的基础性建设,当年8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兑英镑交易。
 
  新的配套措施推出以来,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06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中间价最高为7.8087元,最低为8.0705元,243个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有135个交易日升值,108个交易日贬值;全年日均波幅39个基本点,比2005年7月21日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个基本点扩大了22个基本点。2006年末,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中间价为7.8087元,比年初升值 3.36%,比汇改当日升值5.99%;人民币兑欧元交易中间价为10.2665元,比年初贬值 6.9%;人民币兑日元(100单位)交易中间价为6.563元,比年初升值4.3%;人民币兑英镑交易中间价为15.3232元,比8月初贬值2.87%。
 
  2006年1~8月份香港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美元对人民币一年期合约价(NDF)贴水点数呈持续收窄走势。第4季度受贸易顺差扩大影响,NDF贴水点数有所扩大,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走强。年末NDF贴水点数达3900点左右,比当年8月末扩大1625 点,比2005年末扩大600点左右。
 
  保险公司资产结构变化明显,成为债券和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保险业继续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 2006年年末我国保险公司(不含筹建)已经发展到107家,比年初增加14家;总资产1. 9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440亿元,增长29%。2006年全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5641亿元,同比增长14.4%;受寿险产品集中到期影响,2006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增加较多,全年累计赔款与给付1439亿元,同比增长26.6%,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
 
  2006年保险业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拓宽、综合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资产结构变化明显,传统投资渠道(银行存款、国债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包括股票、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内的其他证券投资显著上升,保险公司已成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2006年年末,保险公司资产结构中银行存款、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其他证券投资占比分别为30.4%、18.5%、4.6%和35%,银行存款、国债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比同比分别下降3.4、5和2.6个百分点,其他证券投资占比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金融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金融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