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动态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

  伴随着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讨论日益深入,另一个相关性话题正在升温,这就是价格问题。

  围绕着近期国家统计局披露一季度宏观经济主要运行指标,关于价格问题的讨论正形成一个新的舆论热点。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这一涨幅不仅要比去年同期高出1.5个百分点,而且也较去年第四季度高出0.7个百分点。同比与环比的双双加快,预示着消费价格的上行趋势。

  不仅观察家们各抒己见,实际生活中广大居民对涨价的感觉更敏感。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一次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在回收的20000份有效问卷中,近九成的居民认为当前物价“过高或偏高”;44.3%的居民预期未来物价上升,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

  如何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怎样评估今年的通货膨胀趋势?这是方方面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消费物价属于终端价格的范畴。如果仅从消费终端价格角度来看,当前物价波动尚在可控范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分析一季度的物价形势时指出,涨价的主要拉动因素来自食品。由于食品价格上涨6.2%,高出去年同期4.3个百分点,推高了当季消费价格的涨幅。因为一季度消费价格上涨2.7%中,“有1.5个百分点是由上年第四季度因粮价上涨的翘尾因素所引起的”。如果扣除这一因素,消费价格“事实上仅上涨1.2%,与去年同期持平”。

  然而,我们在观察整个经济的真实价格水平时,不仅要高度重视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要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来密切关注农产品生产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能源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商品零售价格、房屋销售和租赁价格等多种价格体系。因为终端价格与上游价格、中间价格之间存在着相互传导的机制。尽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的传导机制的确有着某种程度的时滞和扭曲,但最终是要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果我们把视角不仅仅局限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做文章,那么,我们很可能对当前我国经济的真实通货膨胀程度有着更为准确的把握,也能够促使方方面面保持对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警惕。根据笔者的研究,在统计范畴内的各大类价格指数中,以2000年为基点,2001年以来的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涨幅在各大类价格体系中是明显偏低的,6年间累计仅上涨了8.5%。这与老百姓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相去甚远。

  2001-2006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0.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22.8%,能源、原材料和动力价格指数上涨30.7%。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体系中,土地交易价格上涨49.6%,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9.9%(普通商品住宅的涨幅高达44.3%,二手住宅累计涨幅59.8%)。由于房屋销售价格高涨,居民住宅租赁价格也节节攀升,累计达到23.4%,如考虑到2000年较高的涨幅基数,2000-2006年,住宅租赁价格累计涨幅为41%。在诸多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情况下,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仅仅将消费价格水平视为整个经济的真实价格水平。

  为什么诸多价格涨幅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之间差异如此显著?问题出在传导机制上。

  尽管土地、粮食、能源、矿产品等上游价格大涨,但工业品价格、尤其是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明显偏低,6年间累计涨幅分别只有13.2%和2.4%。这就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被稳稳压制在较低水平。

  无论是统计专家还是经济学专家都承认价格传导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时滞因素。因此,如果将上游价格、中间价格与终端价格一并考虑,那么当前整体经济的真实通货膨胀程度或者说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又该如何来衡量?

  从理论上讲,GDP平减指数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指标。根据笔者的计算,如果以2000年为基数,截止到2006年,GDP平减指数累计增长了20.7%,相当于年递增3.2%,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平均年递增率高出1.8个百分点。

  笔者的研究还发现,从年度涨幅的环比来看,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曲线与GDP平减指数曲线大致呈平行走势,可以说都是反映通货膨胀运行趋势的代表性指标,但居民消费价格因价格传导的干扰,往往低估了真实的通货膨胀程度。因此,两者之间的差值就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真实潜在压力。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同比与环比分别提高1.5和1.2个百分点,正是这种潜在通胀压力的显性化,反映出上游价格正向下游价格加速传导。

  表现之一,农产品生产价格充当了关键性的二传手角色。

  在粮食生产连续三年丰收之后,今年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竟大涨7.3%,其中粮食生产价格涨幅亦为7.3%。这难道仅仅是粮食供求关系就能解释清楚的吗?这里面有没有价格传导因素在起作用?

  笔者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与同期GDP平减指数在累计涨幅上完全一致。作为反映农业生产者直接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在上下游价格传导中十分敏感,它不仅是影响食品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因素,而且它也直接受到来自工业生产领域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如煤、油、天然气价格涨价带动的化肥涨价。在上一轮涨价时期(2003-2004年),就是它与能源、原材料和动力价格指数一道联袂拉起了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堪称“双碰头”。今年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上涨2.9%,能源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1%,涨幅有趋缓势头,因此,当前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上涨很有可能是将前期生产资料的涨价向下游加快传导。

  表现之二,商品零售价格迅速回升值得高度重视。

  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没有了“两节”因素的3月份更是上涨2.5%。2.1%是一个迄今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数据,但如果大家了解到以1999年为基点,2000年以来的商品零售价格累计涨幅只有0.9%的话;如果了解到在上轮涨价高峰的2004年,当年商品零售价格涨幅也只有2.8%的话;那么,对于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就有必要给予重视。笔者认为,它与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实际上是发出了两个意义相仿的信号——上游涨价向终端价格的传导正在加速中。

  价格问题,说到底,在经济层面反映的是总量供求问题,在本质上是货币金融问题。在把握价格形势时,我们既要分析整个价格体系的波动,同时还应从金融和经济的总供求关系角度来观察。基于经济生活中流动性过剩的始终存在,且随着国际收支账户双顺差的不断扩张而有加大趋势,笔者判断,今年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程度有加剧的趋势。而且,来自消费领域的需求增长有可能抬高消费价格水平。事实上,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是近10年的单季最高水平。在消费需求升温下,上游涨价向终端价格传导将变得更顺畅,时滞将缩短,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显性化将加快。

  至于全年价格形势,笔者认为,根据一季度的实际运行并参考去年的运行结果,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可能超过3%,反映经济真实通货膨胀程度的GDP平减指数将超过5%。

  尽管当前的价格水平尚不至于威胁到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但是由于它可能对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力和涨价预期产生很大的现实影响,因此,面对当前价格领域正在演进的新趋势,方方面面应引起高度重视。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价格形势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价格形势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