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中国人的对日情感与日企就业浅析

由于历史的恩怨纠葛,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虽然感情的创伤伴随岁月的流逝无法抹平,但是现实环境的变化使得国人不得不折服日本的“奇迹”。日本是一个电子科技的王国,有世界知名的索尼、松下;日本是一个汽车王国,他的本田、丰田车畅销美国;日本是一个高科技制造业的王国,他的机器人、高端机械产品被全世界使用。日本在国土面积上是一个小国,但是在经济力量上是一个大国、强国。相比之下,中国属于后发国家。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投资市场,日本企业以其敏锐的目光迅速抓住机遇,各行业在中国市场争先进行大规模投资。2004年中日贸易额达1678亿美元,与中美贸易、中欧贸易呈三足鼎立之势。同时,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协议金额达666亿美元,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同时日本企业对中国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上升。

目前,仅索尼、松下、日立三个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0万人。并且伴随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每年还在招募新员工。所以日本企业成为现在大学生继欧美企业后的另一个重要的外资企业就业市场。面对这么大的就业市场,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学习日语,并且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类型的日语培训组织进行专业日语培训。由此可见,日企在中国就业市场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那么我们不禁心存疑惑——由于中日民族历史复杂性,这些已经或者正准备进日企工作的中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新秦研究咨询就此做了调查。

一.中国人的对日情感状况
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是比较鲜明的。日本国家的强大、众多知名的企业集团以及代表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给中国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可见整体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日本的印象还是积极的方面。伴随日本知名企业不断进驻,中日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频繁,中国人对日本企业产品的评价不断增高,所以对中日将来经济关系持良好态度的人已经达到41.7%,其中给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日本一些大型公司以及他们的产品,其中包括丰田、本田、索尼、佳能、松下等知名品牌,中国人对这些公司的认同度都已经达到20%以上。并且很多人都希望或者愿意在这些公司就业,其中富士康、索尼亦被评为2006年中国企业最佳雇主。



如表1所示,中国人对日本的总体情感是中性偏消极的。三个图形大致相同,并且在“不好说”这个指标上的角度最小。三个问题答案指数都已经达到了40%,可见持“中立”态度的人占据几乎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并且三个问题答案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几乎落在同一个点上。其次,持“不友好”观点的人达到了20%-30%,其中就个体而言持不友好态度的指数相对整体态度要低出10个百分点。相对比持“友好”观点的人数比例与“不友好”人数相比较比例相当且略低。而这三个五角形在同一个角度上出现了一个凹点,即持“非常友好”的观点人数比例最低,几乎接近零点。上面的图形说明了中国人对日的感情存在几个特点:第一,历史上民族性的伤害不可能磨灭。第二,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正在改善,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比例持中立的观点。第三,持“友好”观点的人数比例已经接近“不友好”观点的人,中日的感情有再恢复的余地。这源于一种正常的民族和个体心理反应,一般人对消极负面影响印象深刻度要远远大于他的积极印象的影响。
 
    调查问卷中在紧跟“是否友好”的情感中性问题之后是“对日是否亲切”的积极性情感问题来探索被访者内心动态。如表2所示,在“对日是否感到亲切”的三个问题中,中国人相对积极的答案体现在对日企亲切感指数最高,达到了23.3%,其次是日本国家,再次是日本人。这涉及到了中国人的民族心里和个人心里,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人向理性世界观的转变,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是比较认可的,基本可以与其国家和历民族情绪分离。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日本国家尤其对日本人的认同度相对很低。



二.中国人对在日就业态度状况
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日本企业和日本产品已经具有一定的有亲切感,一般来讲个体一种事务产生好感,在心理上自然会产生联想效应,进而影响对事务相关的其他因素,这就是自我暗示。尤其日本企业的产品,他们非常注重品牌与国家的连带宣传,所以中国人对日本企业及日本国家的好的印象正在形成过程中。



表3整个曲线分布状况显示,认为日本企业存在重要和非常重要的人数比例已经达到了45%,而认为不重要和不怎么重要的人只有17%。数据显示中国人已经普遍认同日本企业在中国的重要性,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认为日本企业的重要性是不变的,黄绿曲线的一致性表现了这一个观点。是否愿意在日本企业就业的回答曲线基本上呈现了一个正态分布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蓝色曲线的分布状况,其中“重要的”点位置略高于“不重要”3个百分点,代表就业的蓝色曲线和代表日企重要性的黄绿曲线都属于偏左正态分布曲线,曲线的峰值都出现在“非常重要”这一点。以上曲线状况说明了第一,中国人的就业态度相对理性化。就整体就业形式而言,由于中国劳动力密集,就业形式紧张,导致了选择日企就业的人数增多。第二,伴随国际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交流,对日本的了解和好感度在增加,民族仇恨情节在逐渐的下降。第三,日本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比较科学和规范化,薪资待遇相对合理,得到了已经在日企就业的中国人的认可。最后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共同的东方文化影响,中日企业文化和人文社会文化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日企比较重视严谨、规范化,强调人性化,注重家庭制的团结合作,计划性强、注重沟通和基层决策等特点,基本与中国人中庸、喜欢倾听、关注团体人际关系等人性文化特点是一致的。所以中国人对在日本企业的适应和文化融合很容易进行。从另一个侧面减弱了在日企就业的民族心理障碍性。

小结
总之,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态度因为历史原因从总体上仍然处于一种消极的态度。但是由于中日经贸领域合作的加强,尤其日本企业在华影响的不断加深,缓和了这种民族情绪,对日的态度正在向中性和友好的方面转变。所以大部分中国人对在日本就业的态度还是相对温和,能够接受的,并且也存在很多人比较愿意在日企工作,可以看出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是缓和中日民族情绪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劳动合作关系,一方面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学习了日本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缓解了中国人个体的就业压力。众所周知,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国家之间才会有情感的矛盾心理,而对于经济组织这个中性的利益群体,无论他所属的国家有怎样的民族特点,他的组织管理文化是始终是建立在人才平等,公正透明的科学管理方式基础上的。所以,我们正看到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正在向一个良性方向发展。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对日情感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对日情感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