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深度解析:TCL多媒体出售重重迷雾

曾任职飞利浦的梁耀荣正式接任TCL多媒体CEO后,对飞利浦收购TCL多媒体的猜测达到峰值,宁可信其有的人也变得比以前多了起来。但是,TCL如果没了多媒体,它还剩什么?而飞利浦呢,已将主业转向医疗、照明等领域之后,为什么又回头收购TCL多媒体?

  TCL现在需要发展资金,如果TCL多媒体的定向增发没有办法获得通过,像飞利浦这样的合作伙伴增持TCL多媒体股份,或是收购TCL多媒体,都可以给TCL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该人士告诉记者。

  2007年9月17日,TCL多媒体(1070.HK)公告称,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卸任TCL多媒体CEO(留任TCL多媒体董事会主席),把接力棒交由原飞利浦消费电子部执行副总裁梁耀荣。该任命已在国庆当天生效。

  梁与TCL多媒体签署了两年的服务合约,出任TCL多媒体CEO一职后,他将负责TCL多媒体的整体管理,包括策略规划、业务发展及营运。根据双方的协议,两年服务期满后,在经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可续期1年。TCL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启春表示,梁耀荣在TCL多媒体已担任了两个多月的顾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其制定的公司新战略即将出炉。

  55岁的梁耀荣,此前为飞利浦效力长达28年之久,是飞利浦集团内部职位最高的华人高管之一,今年4月才从飞利浦退休。正是因为这种不为其他人所比的背景,进一步引发了业界对潜在并购的想象。

  早在2006年4月,彩电行业内就盛传飞利浦要收购TCL彩电业务的消息,但其后双方一直按兵不动。而随着梁耀荣成为TCL多媒体高层,中荷两公司间的资本运作具有现实的可能。

  10月20日,记者采访中获悉,飞利浦计划联手TCL多媒体管理层,向TCL集团提议全面收购TCL多媒体。那么,曾经作为国内彩电老大的TCL多媒体真会“插草标”赎身吗?而飞利浦呢?有收购对方的合理动机吗?

  TCL多媒体今不如昔

  其从2006年下半年着手的欧洲彩电业务重组及经营模式转变步伐蹒跚,重组成本也超乎TCL集团预期

  盛极而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理,但谁也不曾料想TCL多媒体的业务会在并购汤姆逊公司后从此一蹶不振。而李东生曾经制订的彩电业务扭亏的18个月时间表也变得飘渺。

  2007年4月4日,TCL集团宣布修改此前关于“TTE(TCL多媒体与汤姆逊组成的合资公司)欧洲业务重组对公司产生的损益影响不大”的结论,转而指出欧洲业务的重组费用超过预期,将导致控股子公司TCL多媒体第四季度亏损大幅增加。TCL集团曾于2006年10月31日发布关于TCL多媒体欧洲彩电业务重组的公告。公告表示,根据初步测算,预计TTE欧洲业务重组的实施对TCL多媒体本年度损益的影响不大。

  然而,在出现改口声明后,根据TCL多媒体的最新估计,重组及收缩其欧洲业务的整体成本费用(包括减值准备)超过预期,且其新兴市场的表现未达预期,导致TCL多媒体第四季度亏损将大幅增加,有关具体重组成本将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TCL多媒体截至2006年9月30日公布的业绩为亏损15.19亿港元。而在2007年4月30日发布的2006财年年报中,TCL多媒体宣布全年亏损25.96亿元。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欧洲彩电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平板电视过渡,使TCL并购的原汤姆逊欧洲彩电业务未能发挥过去的成本优势,导致欧洲市场出现严重亏损。而其从2006年下半年着手的欧洲彩电业务重组及经营模式转变步伐蹒跚,重组成本也超乎TCL集团预期。

  TCL表示,虽然在新兴市场取得理想销售增长,但由于原有业务调整以及在一些新开发国家仍处于战略投入期,致使其财务表现未达预期。不过,TCL集团今日的公告则显示了其欧洲彩电业务重组的不易。

  海外市场的销售情况大大拖累TCL多媒体的销售业绩,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呈现单边下滑。记者从信息产业部获得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TCL品牌的平板产品已非中国市场主流。这位曾经的“王牌”不再强势。

  2007年10月15日,在“2007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形势研讨会”上,信产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在介绍国产品牌发展形势的同时,开列出的国产品牌5强分别为长虹、康佳、创维、海信和厦华,名单中罕见地没有出现TCL的身影。

  据王秉科透露,每个月信息产业部都要让全国的彩电生产企业报数,今年1-7月份,全国销售3814万台,其中长虹销量为472万台,列第一;康佳销售426万台,创维383万台,海信340万台,厦华是200万台。他没有透露TCL的具体销量,但敏感的行业分析人士认为,TCL不公开此类数据可能是有自己的苦衷。

  TCL多媒体目前正处于敏感时期。今年上半年依然出现了2.2亿港元的亏损,而且原定年内扭亏的北美彩电业务因为平板电视的兴起年内预计依然将有亏损,再加上调整中的新兴市场业务,这些都让TCL多媒体管理层对今年的业绩不敢过于乐观。

  一切并非空穴来风

  值得注意的是,TCL多媒体最近罕有地将旗下土地公开出售。此举被部分行业人士解读为他们正在向TCL集团方面转移与主业无关的资产,以轻松之身等待飞利浦的拥抱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飞利浦和TCL方面的确是就收购有过接触的,但他以不方便为由拒绝透露其中的详情。

  “TCL现在需要发展资金,如果TCL多媒体的定向增发没有办法获得通过,像飞利浦这样的合作伙伴增持TCL多媒体股份,或是收购TCL多媒体,都可以给TCL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该人士告诉记者。

  作为持有TCL集团6.30%股份的第二大股东,飞利浦与TCL集团的联系颇为紧密。从2004年以来,飞利浦的高管在TCL集团董事会中一直占据一席之地,双方战略合作也早已开始——在彩电领域,飞利浦彩电和显示器都在利用TCL的渠道销售,而且很多彩电OEM订单都交给了TTE;在手机领域,飞利浦将产品设计承包给TCL通讯

  而飞利浦有意介入TCL多媒体的消息,2006年4月就曾广为传播。当时的说法有二:一是飞利浦全面收购TCL多媒体,并承诺收购完成后管理层全体留任;另外的版本则是飞利浦以每股1.422港元的价格入股,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并进入TCL多媒体董事会,与另两大股东TCL集团和汤姆逊产生协同效应。

  有消息称,去年流传的方案最终无果,主要在于汤姆逊的反对。但近一年来,随着汤姆逊不断减持,其所持TCL多媒体股份已不足5%,其对飞 利浦入股的阻力不复存在。当然,去年的传言比照TCL多媒体现时的光景已不合时宜。与去年4月每股1.42港元的入股价格相比,TCL多媒体的股价长期徘徊在0.4-0.6港元之间,飞利浦要完成全购的成本只有去年的1/3,收购相对容易得多。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TCL多媒体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TCL多媒体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