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观察·2007 之执行篇

2007年,大事不多,但绝不平淡。这一年中,巨头们继续着常态的发展,但不经意间也发现,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新变化:众多潜力型业务的崛起使业务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高管的更迭带来了新的管理团队,也带来了新旧管理理念的转变;新兴市场的战略位置显著提高,更新了巨头们的资源库……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2007年成了一个不平凡的年头。经历了此前的高调转型后,国际巨头们今年的重点是脚踏实地地落实转型战略。在看似平淡的执行期,转型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企业内部的变化带来了诸多的新元素,带动了巨头们的执行策略,同时已经出现的变化无疑又将为新一轮的变革打下基础。


新团队:一场经营理念的更迭

古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位智勇双全的主帅向来是一支军队能否所向披靡的最重要因素。在电信业,CEO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丝毫不亚于此。

纵观2007年,职场风云,有人来,有人走。虽然自古多为新人笑,旧人哭,但是今年的国际电信巨头却上演了一番颇为不同的换帅行动。接掌的新人未必能开怀大笑,离去的旧人也并非都是愁容满面。是喜,是忧,均为各个巨头不同的经营现状所决定。

无奈换帅型:转型尚待实效 求新意在脱困

北欧地区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于6月12日对外宣布,为了在全面民营化之前加速公司的重组,辞去时任CEO的AndersIgel。而就在此前不久,Igel还在意气风发地说着他为该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

TeliaSonera的情况代表了一部分国外电信企业的现状。这些企业在前几年的电信低迷时就一直致力于改善公司的运营情况。尽管迄今取得的业绩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没有有效地实现公司的复兴。由于早先受到低迷的冲击,加之后来传统固话业务颓势渐现,而又苦于无法有效地打开一些增长型的新业务市场,一些公司开始步入一个发展迟缓的时期。

TeliaSonera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了换帅的决定。Igel是在5年前接管TeliaSonera的。批评者认为,如今的TeliaSonera公司增长缓慢、重组不力、战略不明。该公司董事会表示,换帅之举有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的整体面貌和商业部署,给公司带来一个更为强劲、蓬勃的领导团队,帮助公司把精力集中在增长、重组和价值最大化上。

欧洲最大的电信公司德国电信也陷入了颇为相似的境地。在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财年中,德国电信国内业务收入全面下滑,固定语音/宽带、移动通信和国内商业服务部门的收入分别下降了6.1%、4.2%和4.9%。同期,该公司的用户流失现象也尤为严重。该公司2006年在德国失去了230万固定电话用户。面对如此糟糕的一年,德国电信2006年年底不得已更换了掌门人,在任4年没能帮公司开创新局面的前CEO里克被迫下台,原T-Mobile的CEO奥伯曼临危受命,挂帅德国电信。

自然更迭型:阶段成果初现 再接再厉为重

相比之下,今年年中传出换帅的两家美国巨头AT&T和Qwest的情况则要稍显乐观。两家公司在今年都迎来了比较大的阶段性进展:AT&T在经过了数年间的数次并购之后,终于形成了如今的新公司结构,可以说是局面初定;而在美国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Qwest在2006年迎来了4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也可以说在业绩改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两家公司掌门人的离职都颇有荣锦而归的意味,而对于新任者来说,如何继往开来、再辟新天,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如今的AT&T在经过数次并购的充实之后,已经成为美国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巨无霸”。该公司相比于美国第二大运营商Verizon的优势也渐渐加大。从规模来看,AT&T如今已经颇具优势。加之今年同苹果公司联合推出的iPhone计划,AT&T的前景愈加被外界看好。因此,新任CEO Stephenson的日后策略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对此,他表示将遵循前任EdWhitacre的并购发展模式。不过由于美国市场近年来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整合,因此该公司将把目光更多地转向海外市场,而近期的一大重点将是如何尽快地将3年来公司并购的几笔巨额资产有效地整合到AT&T集团中。目前,Stephenson已经对日后的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计划,将把移动通信、电视服务、跨国企业用户作为日后的3大主攻方向。

6月初,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Qwest通信公司也宣布了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主动请辞的消息。已经执掌Qwest 5年的Richard Notebaert可以说是力挽Qwest于狂澜,将该公司从臭名昭著的财务丑闻和糟糕的业绩中带了出来。该公司今年年初宣布,在2006财年,实现了4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在这数年间,Notebaert带领的Qwest将主要精力放在了DSL和捆绑服务上,并借此帮助Qwest完成了2006财年的重要财务转折。由此看来,Notebaer的策略堪称成功。Qwest对此也是深信不疑。因此,该公司明确对外表示,Notebaert离开后公司的战略和运营将不会出现改变。

从目前看来,尽管各家企业换帅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可喜的是,这些企业都呈现出了好的迹象。比如德国电信、AT&T的新官都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发展战略。Qwest和TeliaSonera也都明确了未来主攻的方向。对于在多变竞争环境中奋战的巨头们来说,新帅主张的新战略是否能起到实效,仍然有待时间去验证。


新市场:从五大动因说开去

有关新兴市场的拓展,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数年前,这股拓展潮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发达市场的运营商对于“内忧外患”的体会越来越深,也就愈发感觉到新兴市场的可贵。2007年,随着各地区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电信运营商向新兴市场渗透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年初和年末爆发了两次集中的新兴市场拓展大潮。

今年年初,先是沃达丰对和记电讯印度电信资产HutchisonEssar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出高价;中国移动又以2.84亿美元收购了巴基斯坦第五大移动运营商Paktel公司,完成中国移动的首笔海外并购,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新加坡电信也雄心勃勃地宣布将开展“西进”运动,寻求向亚太地区以外的非洲、中东等市场拓展的机会……

在接近年末的一两个月中,这样的拓展活动更是出现了一次集中的爆发。法国电信、英国电信、AT&T、Verizon以及瑞典运营商Tele2等在新兴市场拓展方面纷纷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此外,NTTDoCoMo、奥地利电信甚至是财务状况不甚乐观的德国电信也都公开表示,要积极寻求在增长型市场展开收购的机会……

近年来,电信巨头一直钟情于进军新兴市场。用户数量增长缓慢、新业务ARPU增长乏力、互联网和有线电视新贵强势入侵,在全球电信发达市场上,这些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开始出现,使得运营商面临僧多粥少的尴尬。在此背景下,拓展新兴市场早在几年前就成为全行业的共识。然而,在2007年首尾出现的这两次新兴市场拓展潮相比之下来势更猛、发力更集中、动因更复杂,其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更为深刻。

经过对数年来企业内外部发展状况的对比,我们可以将诱发今年这两次拓展潮的动因归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在竞争形势方面,许多巨头因本土作战不力而受困。从今年的新兴市场拓展潮来看,发起攻势的运营商通常都来自发达电信市场,比如英国电信、德国电信、法国电信、Verizon等。这些运营商目前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本土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有些市场上的竞争甚至已呈白热化态势。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因此大为减小,有些在市场中不占绝对优势的运营商已经长期饱受传统业务收入负增长带来的困扰。德国电信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国内的业务竞争过于激烈,德国电信近年来一直处于近乎挣扎的状态。从该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来看,在德国本土,该公司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由于竞争激烈,德国电信的固网用户数在第三季度进一步减少了49.7万。宽带/固网部门第三季度的收入由上年同期的61.67亿欧元降至56.26亿欧元。

第二,在业务方面,运营商面临空前巨大的创收压力。在传统电话业务的基础上丰富业务系列,准确迎合用户的需求,从而获得持续的服务收入是运营商关心的一大重点。综观全球发达电信市场,虽然传统话音业务的颓势已经非常明显,但是多数运营商还尚未找到足够多的“杀手级”增值业务。因此,许多发达电信运营商如今都面临新旧业务青黄不接的窘境。相比之下,新兴电信市场的电信普及率相对较低,服务开发的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在跨入成熟竞争阶段之前,传统电信业务一段时间内在新兴市场仍大有可为。尤其是在亚洲、非洲、中东、拉美等移动服务普及率较低的地区,近几年电信业务的增长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第三,新业务的匮乏进一步导致了运营商收入结构的转变。从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新兴市场对许多运营商的收入利润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在一些运营商的财报中,新兴市场已经成为支撑利润增长的绝对主力。法国电信在第三季度中获得的总收入同比上升了3.3%,其中一半的收入增长来自新兴市场。

第四,运营商整体财务状况的改善也是促成今年新兴市场拓展浪潮的一大动因。事实上,从绝对值来看,目前,运营商的可支配资金不一定比低迷之前的那段时期多,但最重要的是,由于负债以及成本也都大幅减少,多数大型运营商的利润率仍然能维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上。两年前,刚刚从低迷中走出来的运营商逐渐丢掉了浮躁的经营理念,转而以更理性、务实的方式开展业务。当时,《商业周刊》就曾经作过一个统计——欧洲电信业的整体负债已经降至利息、税项和摊销前收入的1.4倍,处于历史的较低水平。在此后的两年中,欧美等地的大型运营商一直坚持理性运营的模式,同时还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成本削减措施,使得目前各国主体运营商产生的现金流也颇为可观。因此,即使是在支出了股息和债务后,这些大型运营商仍有不少的资金用于并购等拓展活动。

第五,新兴市场的渐次开放也为电信巨头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发展,使新兴电信市场产生了迫切的发展需求。敞开国门引进外资,利用电信巨头的先进经验推动本国电信产业发展,成为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科尔尼公司有关全球海外直接投资信心指数的2006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投资者海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进一步放宽对外国直接投资限制的印度,去年也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吸引直接投资者的目的地。波兰、俄罗斯、匈牙利、捷克、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在此次排名中也都比较靠前。在这些国家中通信行业的投资一直是海外投资者看好的一大集中热点。

回首2007,年初和年末爆发的两次新兴市场拓展潮除了受并购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电信企业要为来年的经营理清思路。从某种程度上看,这股风潮可以说是为电信巨头第二年的发展路线作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引,为我们了解电信业未来的走势提供了一个参考。

新业务:呈现不同的发展进程

2007年,电信业务的发展同运营商自身的转型战略相似,都呈现出渐进的发展态势。尽管突破性进展不多,但是许多被寄予厚望的电信业务在今年仍取得了全新的发展。回首这一年,富含潜力的新型业务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有些已经由往年的试探摸索阶段真正过渡到了大规模普及阶段;有些则仍在进一步积淀,以期获得更好的市场反映;而一些更具未来特色的新颖业务理念也不断闪现,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看点一:IPTV发展步伐提速

从今年的全球电信业务发展来看,IPTV无疑正在运营商的长期战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电信业来说,IPTV早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一新技术一经面市,电信业就对其寄予了厚望。在即将到来的固话收入萎缩的时代,有望开辟广阔视频市场的IPTV已经被认定是一大解决之道。但是经过了数年的喧嚣和成效不明的探索之后,IPTV虽然一直处在人们的关注中,但却未有重大突破。今年夏天,这一现象有了改观。全球多家电信巨头纷纷启动了新的行动,其中以欧洲群雄的一齐发力最为突出,而业界的高管们也将IPTV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8月最后一周,德国电信、意大利电信、沃达丰等数家欧洲电信巨头纷纷宣布要大幅度扩展IPTV业务。目前欧洲的IPTV业务是全球IPTV发展最快的地区。这次集中发力无异于给IPTV发展已经全球领先的欧洲又加了一把火,并有望将全球IPTV的发展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全球来看,尽管IPTV在一系列的标准和产业合作模式上仍未明确,但是这并没有减慢该技术风靡全球的步伐。尤其是随着传统固话业务颓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将IPTV作为未来的必备战略,由此也引发了一场别样的“客厅争夺战”。有业内人士将此形象地称为“暴风雨前的平静”。可以预见,随着主要电信运营商逐步展开各自的业务,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以及网络电视和视频点播等业务对用户的争夺战将逐步升级。

看点二:ICT战略渐成共识

转型带来了业务领域的突破,由此引发了运营商向ICT市场的扩张。在2007年中,这股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将ICT类服务作为未来的一大收入增长点。
从几家欧美大型运营商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来看,ICT类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收入在经过几年的下滑后重新出现增长,并成为该领域的普遍趋势。AT&T第二季度的企业服务收入比第一季度增加了2%;Verizon商业服务(商业服务部与国际服务部相加)的季度增长率也是2%,同比增长2.5%;Or-ange商业服务部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1%;最为出色的应属英国电信的全球服务部,虽然有汇率波动的因素,但该部门在过去3年中的销售额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健康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

上述4家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面向企业客户的通信及IT服务提供商,他们的业绩起伏反映出商业服务领域的新动向。Ovum咨询公司认为,以ICT为代表的“新一波”服务或是增长性服务已经成长到足够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能够抵消传统语音业务下滑带来的亏损。英国电信首先实现了这一目标,Ver-izon在几个季度前也收获欣喜,预计Orange和AT&T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达到这一目标。

正是考虑到这一市场的增长潜力,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选择了收购这种手段以求快速获得IT专长。今年以来,欧洲运营商收购IT专业服务公司的交易发生数十起。仅英国电信发起的2000万欧元以上的收购就有6起。收购的主力包括欧洲各国主要的大型运营商,英国电信、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KPN等频频出手,收购的标的是全球各地在IT服务方面有专长的企业,交易金额高的达上亿欧元,低的达数千万欧元。

看点三:新奇理念不断涌现

除了IPTV和ICT两大服务领域以外,今年的电信业在服务功能上还取得了不少的突破。这类业务目前大多仍未大面积打开市场,但是由于服务理念新颖,迎合了泛在网络的人类通信需求,这些仍处于探索或是功能演示阶段的业务仍成为今年的亮点。

今年9月,西班牙电信公司和巴西银行在巴西圣保罗联合推出了世界上首批信用电话卡。该卡兼具信贷消费和预付话费通话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也为两大企业提供了共赢的经营模式。持信用电话卡的消费者既可以享受传统意义上的信贷服务,也可以使用该卡通过固定电话、公用电话或手机拨打电话。该卡的亮点在于其持有者无需在巴西银行开设账户就可享受该行的信贷消费服务。推出这一业务的两方只需利用现有技术平台和市场,无需投入新设备和人员。

这样的服务正迎合了当前的一大国际发展趋势——构建一个泛在网络社会。其最简单的含义是将人类的生产、生活同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方式全面对接,使人类迈入一个任何人、任何物随时随地都能通信的新时代。

构建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离不开相关的网络和服务支撑。从日韩等先行国的经验来看,运营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今年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展示了极富未来特色的通信服务理念。

SK电讯正通过引领“U-生活”的创新性服务,实现更加便利、自由的移动生活。日前,SK电讯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了高端居住环境服务,仅用一部手机便可以在家里乃至外边使用家庭自动化、家庭安全、家庭多媒体等多种服务。无论何时何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用户都可以随时控制家里的空调和照明,关闭煤气阀,并可利用手机画面随时查看房间里的状态。SK电讯正在开创一个使用简便的数字家庭时代,所有家电产品都用无线网络连接,仅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家庭安全、家庭监控、数字相框等高端居住环境服务。今后,SK电讯还计划开展U-保健、U-教育、宠物保健、家庭娱乐等多种服务。

在日本,移动龙头NTTDoCoMo也正在把手机变为无所不能的智能终端。今年10月,DoCoMo提出了几项极具创新的手机服务理念:具有“人体通信”功能的手机不管是放置在兜里还是挂在脖子上,只要用户向通信设备伸一下手,就可以交换数据;“电子纸手机”能够根据手机状态改变键位显示;“保健手机”可以通过红外线技术测量人体脂肪、脉搏、口气和行走步数等数据,并可把测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到服务器上进行管理;即将开通的通信网紧急地震速报发送服务等。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观察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观察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