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地震信息化反思:减震救灾 IT当关

  【eNet硅谷动力专稿】5月12日下午,在中国的腹地四川汶川,一场灾难破地而出——7.8 级大地震,瞬间震动全国多个省市,让人们仿佛从汶川的天崩地裂中,窥见32年前席卷24万条生命的唐山大地震的狰狞面目,伤亡之惨烈,震惊世界,令人余悸不已。

  然而勿庸讳言,另外一种令人余悸的是各种负面信息、谣言开始传播,四处传播。从地震发生伊始,短短十分钟内,各种互联网聊天工具、短信中到处充斥着地震的各种各样消息,或是道听途说,或是“联想丰富”的戏谑,或是不负责任地传播、夸大各种不确切的信息,或是封建迷信的无稽之谈,乘机发作、肆虐。

  2008是奥运年,欢天喜地张罗这一旷世盛举的中国人没有想到,与喜事相伴而来的这一年,还有灾难和事故。冰雪灾害、火炬遭抢、火车相撞、股市暴跌、公交车失火……国人的神经绷得太紧太紧,而今波及面如此之广的地震,前所未有,让国人心中颤栗、惊惶不已。而因此一些灾难中常见的流言非语,又插上了翅膀,四处忽悠。

  防谣言甚于防川。通过IT技术、通讯工具散播的传言、谣言将导致事态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其所引发的心灵恐慌可能会比自然灾难本身更具有破坏力。愚又不禁想起去年发生在海南的“香蕉有毒”、广东的“香蕉含类似SARS病毒”和“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风波,它们持续时间长,造成了重大社会恐慌,直接导致惨重的损失;而更早前,松花江上游支流牤牛河发生化工污染事故导致哈尔滨市民猜疑引发的“水危机谣言”,等等。这些谣言,危害不可谓不大。

  公开、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是此时此刻公众情绪最好的镇静剂,是减震良方。大灾面前,人会变得异常敏感,安抚人心对于救灾而言,十分重要。而要想让人不慌,迅速传递有价值、正面、重要的信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幸而此次由于政府处理方式是十分及时、得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正面播送,使以往动辄喜欢质疑、戏谑、传讹的网络、短信传播者较快转而向“天佑祖国”、“众志成城”的主流传播方向转变。

  为什么在水灾、风灾、地震等大灾面前总会出现流言、谣言四处?这是因为短期而言,正面信息、正确舆论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官方对外沟通渠道一时有限,一些部门主动发布信息的意识不强,对谣言的反应较为迟钝,出现了“失语”甚至“无语”的状况,民众只好转而求其次,以耳闻口传的方式满足自身对于此事件相关信息的需求;而在一些落后的地区,谣言甚至成灾,这跟当地信息传播落后、信息被破坏、隔绝,当地公关危机处理机制薄弱大有关系,致使以讹传讹、流言成灾无法驾驳。特别是现在一些空穴来风的谣言已摆脱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搭上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信息化快车,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爆发力更强、“杀伤力”更大。

  信息,信息,这是大灾大难面前,最为珍贵的东西之一。如今无论国内外,政府在危机处理过程时都高度重视对传言、流言、谣言等各种信息的控制、遏止,加快建立公共危机处理机制。

  谣言止于明,谣言止于信息。时下,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公共信息透明度,强化政府干预力,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使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便成了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也考验着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智慧。

  5月12日,不仅是一个沉痛的地震纪念日,也是地震信息化的反思日。面对地震,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祈福、自强,更重要的是要认真思考:除了加强信息公开化、强化公关危机处理外,面对这样的灾难,如何加强地震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通信、互联网、软件等IT技术让发生灾难的时候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从2000年开始,我国地震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地震系统的信息化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效益,但不可否认,在系统建设中也仍有不少亟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与课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网络建设上,我国地震网络应用落后,地震网络主要设备缺少备份,如主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和UPS一般只配备一套,一旦地震,设备出现问题,网络就会整个或部分瘫痪;二是在地震监测的数字化上,我国地震监测台网观测技术的落后状况没有得到较大改变,我国地震活动和前兆变化信息的监测技术仍较低;第三,统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全国尚未建设,地震数据信息主要由文件方式管理为主,还未向以数据库管理为主的转变,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仍较为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指出,今后要加大我国地震局和地方的经费投入,完善和提高网络软硬件设施的配置;推进全国统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实现地震数据信息由文件管理方式为主向以数据库管理为主的转变;加强全国地震通讯网络系统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评比办法;加强对现场应急通讯网络的定期演练与维护,着手建立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发布体系,进一步完善地震信息网站的建设。另外,也要加倍努力培养IT人才,努力提高我国地震信息化水平。

  要成功预报地震,减震救灾,必须IT当关。从年初南方雪灾的灾后重建就可以看出,信息化重建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大IT软硬件投入,加强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及时性,制定灾难辟谣应对体系,建立强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力;同时,整合信息产业生态资源,加速技术创新与融合,强化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地震信息化水平,才能取得信息化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组织下,四川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指日可待。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IT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IT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