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现状分析

    一、中国零部件配套市场特点

    相信很多供应商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古语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正处在转型阶段的供应商,或者是准备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行业的供应商而言,把握国内配套市场的特点可以减少无谓的“学费”,国内配套市场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相对售后市场而言,品种较少,但是每一批的量比较大。

    2.技术难度比售后市场更高。由于受主机厂直接控制和参与,技术上的要求会远高于售后市场;

    3.物流上要绝对保证供应的及时性和持续性,绝对不能因此造成主机厂停产;理想的状况是在整车厂周围设置仓储。

    4.服务上的要求较高比如可能涉及到召回等。另外,即便你所供应的车型已经停产,一般也需要保证十年以上的零部件供应。

    对很多供应商而言,国内市场的空间已经剩下不多,开发海外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生存现状

    1.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企业困难重重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整车制造商的实力大幅提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离做大做强还有不小差距。

    在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出口退税一再削减等背景影响之下,涨价还是不涨价,令每一家企业左右为难。不过,对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来说,涨价可能就意味着订单流失,由于产品本身缺乏核心技术,如果再丧失了传统的成本优势,届时恐将遭遇无人为“中国制造”买单的尴尬局面。

    在“2008中国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上,多家零部件供应商表示明显感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前几年还能创造不错利润的企业,在原材料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作用下,利润率已经大不如前,企业出口的利润越来越薄,而国内汽车配套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做售后市场配套的企业毛利润不断下降,平均水平约在10%左右。

    此外,跨国零部件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在乘用车零部件和商用车零部件领域迅速扩张,种种因素导致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2.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势头强劲

    与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日渐艰难的日子相比,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在华的日子却过得风生水起。日本的电装、韩国的摩比斯、美国的德尔福和博格华纳等,在中国的独资或者控股企业,其业务借助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均在快速飙升。

    伟世通亚太区市场总监杨卫华表示:原材料上涨让本土供应商低成本优势不再,但是伟世通在华业务仍将大幅增长。“直接受影响的将是中国本土的供应商,虽然这种影响可能要一两年后才会显现。”

    博格华纳(中国)采购部的相关人士表示:从2006年到2010年,博格华纳在华营业额将实现“5年增长5倍”的宏伟目标。目前博格华纳在华一方面为本土主机厂配套,另一方面也以中国为生产基地供全球出口。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只会影响到对美国的出口,尚不足以影响博格华纳在华整体业务的强势增长。”

    德尔福(中国)公关经理刘小红乐观估计,今年在华业绩增幅将在40%以上。另据德尔福(中国)副总裁蒋健此前介绍,其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每年都以26%的速度在增长,而在中国的业务更是以年30%在递增。“正因为有如此迅速的增长,德尔福决定在中国设立其亚太地区的第五个技术中心,目前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五百家,包括伟世通、博格华纳和德尔福等世界500强零部件企业在内的跨国供应商,都毫无例外地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3.边缘化淘汰赛正式开局

    在内外资的较量中,多数来自中国本土的供应商,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国内几乎所有的核心零部件企业,都被跨国公司以独资或是控股形式完全垄断。据统计,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而在轿车零部件行业,有专家估计会达到80%以上。此外,在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0%。有专家甚至告诫,作为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一旦丧失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则很可能意味着本土汽车工业被“掏空”。

    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已经严重滞后于整车的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竞争力呈下滑趋势,由于行业主管部门重主机轻零部件思想严重,滞后性成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虽然中国的供应商成长很快,但是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加上基础产业(如钢铁制造和工业塑料)薄弱,以上都是整车企业对本土零部件配套企业缺乏信心的原因。以博格华纳(中国)为例,目前博格华纳有近7成供应商来自中国本土,但这其中仅有30%的供应商可能入围核心供应商行列,而其他供应商终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局面。

    在零部件供应商的生态圈中,按照实力大小和分工不同一般可分为三个层级:即Tier1(层级)为汽车系统供应商,Tier2为汽车总成/模块供应商,Tier3是汽车零件/元件供应商,而国内大多数的本土零部件企业,都是Tier2和Tier3阵营,入围Tier1的几乎没有。”

    当前Tier1阵营几乎是博世、韦世通、德尔福等跨国零部件企业的天下,而本土企业多半是以原材料生产、低技术含量、劳动力密集生产方式的Tier3小零部件供应商。

    总抄别人的作业所以无法毕业,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只有进行技术创新,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才能彻底摆脱“生产上、技术上、研发上被越来越边缘化”的局面。

    三、本土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2007年汽车保有量将达45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250万辆,这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跃居世界第6位,到2020年可能达到13300万辆,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以后进入平稳的发展期。

    它有着无限的商机,充满魅力,是有待我们去开发的“金矿”。随着汽车整车的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引来了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品牌,特别是近年来,如嘉实德尔福、伟世通、电装、米其林、马勒等国际零部件知名品牌,凭借其国际品牌的优势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一路扶摇直上,对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国内汽车零部件发展陷入被动局面、突出国际重围已成为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当务之急。

    1.造就“响当当”的自主品牌实现品牌突破

    国外汽车零部件品牌往往巧妙地利用了中国消费者的这种盲目消费的心理,凭借自己“国外的”、“国际大公司”这种外衣,将自己打扮成最专业的汽车零部件品牌,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此同时,因为此种心理作崇,不少客户还会点名要进口高档配件,因为在他们眼中,国产配件品只是中低端产品。

    可以说,品牌劣势是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最大的劣势之一。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国际上强大的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甚至没有几个让国人自豪和骄傲的“响当当”的品牌。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注重自身品牌个性的塑造和突出,打造出有自主特色的中国品牌。一位汽车专家认为,零部件企业只有形成自主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形成自主开发队伍,这样才能最终亮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突破国际重围的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国际上众多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把行业内国际一流的标准和企业,作为自己对标追赶的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要练就一、两招或更多别人没有的“绝招”,提高企业产品自自身竞争力,形成绝对优势。要迅速扩大自己的产能和规模,迅速做强做大。要创国际一流的强势自主品牌,形成“高、特、强”的“名牌效应”。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现了一些在市场站得住脚的品牌,如万向轴承、等等,这些企业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技术实力逐步增强,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天地,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如专业生产经营高、中档柴油发动机活塞、齿轮、机油泵的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来,快速适应市场,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开发水平和产品品质,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为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提供有利条件。“江滨”牌活塞已成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连续被评为行业、省级“名牌产品”。

    2.创新核心技术实现高端突破

    汽车零部件的高端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市场利润来看,高端汽车零部件虽然目前只占整个车用配件市场的30%,但利润却大大超过了中低端产品的利润总额。尽管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在高端市场已经有所突破,但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成熟的产品和生产管理经验,加上与跨国汽车集团结成的战略联盟,占领了我国主要高端零部件市场,控制了高技术、高效益的产品领域。而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却是“低端混战”愈演愈烈,呈现“高端失守”的局面。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是其位于产业链低端的真实写照,而造成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工业目前这种现状的根源就在于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亮不出自己的“绝活”来。

    它有着无限的商机,充满魅力,是有待我们去开发的“金矿”。随着汽车整车的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引来了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品牌,特别是近年来,如嘉实德尔福、伟世通、电装、米其林、马勒等国际零部件知名品牌,凭借其国际品牌的优势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一路扶摇直上,对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国内汽车零部件发展陷入被动局面、突出国际重围已成为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当务之急。

    1.造就“响当当”的自主品牌实现品牌突破

    国外汽车零部件品牌往往巧妙地利用了中国消费者的这种盲目消费的心理,凭借自己“国外的”、“国际大公司”这种外衣,将自己打扮成最专业的汽车零部件品牌,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此同时,因为此种心理作崇,不少客户还会点名要进口高档配件,因为在他们眼中,国产配件品只是中低端产品。

    可以说,品牌劣势是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最大的劣势之一。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国际上强大的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甚至没有几个让国人自豪和骄傲的“响当当”的品牌。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注重自身品牌个性的塑造和突出,打造出有自主特色的中国品牌。一位汽车专家认为,零部件企业只有形成自主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形成自主开发队伍,这样才能最终亮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突破国际重围的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国际上众多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把行业内国际一流的标准和企业,作为自己对标追赶的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要练就一、两招或更多别人没有的“绝招”,提高企业产品自自身竞争力,形成绝对优势。要迅速扩大自己的产能和规模,迅速做强做大。要创国际一流的强势自主品牌,形成“高、特、强”的“名牌效应”。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现了一些在市场站得住脚的品牌,如万向轴承、等等,这些企业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技术实力逐步增强,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天地,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如专业生产经营高、中档柴油发动机活塞、齿轮、机油泵的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来,快速适应市场,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开发水平和产品品质,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为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提供有利条件。“江滨”牌活塞已成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连续被评为行业、省级“名牌产品”。

    2.创新核心技术实现高端突破

    汽车零部件的高端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市场利润来看,高端汽车零部件虽然目前只占整个车用配件市场的30%,但利润却大大超过了中低端产品的利润总额。尽管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在高端市场已经有所突破,但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成熟的产品和生产管理经验,加上与跨国汽车集团结成的战略联盟,占领了我国主要高端零部件市场,控制了高技术、高效益的产品领域。而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却是“低端混战”愈演愈烈,呈现“高端失守”的局面。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是其位于产业链低端的真实写照,而造成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工业目前这种现状的根源就在于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亮不出自己的“绝活”来。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汽车零部件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零部件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