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2008年,在宏观调控、特大自然灾害、股市财富效应消失以及国三排放标准实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汽车产销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并结束了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势头,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减缓,出口增势受到较大抑制。

    全年产销变化明显:上半年平稳下半年回落加快

    2008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1%和6.70%;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增速分别回落16.81个百分点和15.14个百分点,全年汽车累计产销自1999年后首次跌破10%以下。

    从2008年汽车产销总体变化情况来看,上半年表现平稳,三季度后产销下滑加剧,特别是11月、12月产销同比快速下降,造成四季度产销同比双双呈现负增长,进一步加快了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回落。从各季度产销同比情况看:一季度、二季度产销均同比增长;三季度汽车产量同比增长,但销量同比下降;四季度产销均同比下降。

    乘用车所占比重较上年有所提升商用车呈一定下降

    2008年,乘用车产销673.77万辆和675.56万辆,同比增长5.59%和7.27%;与2007年相比,增速分别回落16.35个百分点和14.41个百分点。尽管增速回落较快,但乘用车所占比重依然呈现稳定增长。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表现低迷,共产销260.74万辆和262.49万辆,同比增长4.24%和5.25%,低于全行业0.97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与2007年相比,增速回落17.97个百分点和17.00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略低于上年。

    从汽车细分品种来看,轿车、货车和交叉型乘用车继续稳居前三位,2008年,上述三个品种分别销售504.69万辆、164.06万辆和106.36万辆,分别占汽车销量的53.80%、17.49%和11.34%;与上年相比,所占比重分别提升0.04、0.24和0.10个百分点。

    从汽车各主要品种增长贡献度来看,乘用车产销增长贡献度保持最高,达到77.08%和77.77%,分别比上年提升5.45个百分点和6.57个百分点;商用车则呈现一定下降。从细分车型来看,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增长贡献度依旧最高,分别达到51.80%和54.39%,但比上年下降6.12个百分点和2.61个百分点;货车、交叉型乘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贡献度均高于上年;客车、半挂牵引车产销增长贡献度较低,与上年相比,均呈现一定下降;多功能乘用车(MPV)、货车非完整车辆和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增长贡献度为负值,表现更为低迷。

    乘用车各主要品种市场表现不一:轿车、SUV增速明显放缓MPV需求继续萎缩交叉型乘用车略好于上年

    ———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2008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504.69万辆,同比增长6.78%,与2007年相比,增速回落16.68个百分点。受油价波动、消费税改革、股市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消费者对于大排量轿车的购买热情较上年有所降低。据统计,在1.6升以上各品种中,2.5~3.0升系列惟一保持增长,其他品种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0升以上品种降幅最为显著。值得一提的是,1.6升以下品种依旧是市场绝对主导力量,共销售310.59万辆,同比增长14.01%,占有率与上年相比有所提升。此外,排量小于1.0升的品种结束了上年下降的走势,呈小幅增长,销售25.83万辆,同比增长2.60%。

    2008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0.8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2%,市场占有率较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在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旗下的各品种总体表现较为出色,其中F3销量在自主品牌销量排名中仅次于QQ,位居第二;新上市的F0市场表现也比较突出,明显好于其他新上市的自主品牌。此外,销量超过10万辆的自主品牌还有QQ和夏利,与上年相比,QQ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夏利需求呈一定下降。在外资品牌中,日系车表现相对出色,共销售155.6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3%,市场占有率较上年提升1.92个百分点;销量位居前三位的雅阁、卡罗拉、凯美瑞共销售48.86万辆,占日系轿车销售总量的31.40%。与上年相比,德系和韩系车占有率也有所提升,分别销售102.65万辆和36.1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0.34%和7.17%;与上年相比,占有率提升0.38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美系和法系占有率略有下降,分别销售61.53万辆和17.8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2.19%和3.53%;与上年相比,占有率降低1.96个百分点和0.85个百分点。

    2008年,从轿车主要生产企业来看,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奇瑞、广州本田、北京现代、吉利和长安福特。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海通用、奇瑞和长安福特销量呈下降趋势,其他企业均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北京现代呈现快速增长。2008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327.8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5%。

    ———多功能乘用车(MPV)市场总体呈低迷表现,1.6升及以下小排量品种惟一保持增长。

    2008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市场表现比较低迷,共销售19.74万辆,同比下降12.56%。在MPV主要品种中,1.6升以上各系列品种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6升<排量≤2.0升系列销售5.09万辆,同比下降3.54%;2.0升<排量≤2.5升系列销售9.93万辆,同比下降16.83%;2.5升<排量≤3.0升系列销售2.88万辆,同比下降26.31%。大排量的MPV多数为公务和商务用车,受宏观环境影响最明显。与上述主导品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6升以下小型MPV市场表现较为出色,共销售1.84万辆,同比增长28.11%,市场占有率较上年提升2.98个百分点。

    2008年,自主品牌MPV依旧占最大比重,共销售10.33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52%。在自主品牌中,瑞风、风行和阁瑞斯分列前三名;与上年相比,阁瑞斯呈小幅增长,瑞风和风行有所下降。在外资品牌中,销量过万辆的品牌依次为:别克GL8、奥德赛和途安,与上年相比,只有途安保持稳定增长,GL8和奥德赛降幅比较明显。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需求总体好于全行业,下半年增速回落较快。

    进入下半年,汽车市场环境有所变化,上半年高速增长的SUV也受到影响,但增速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08年底,SUV共销售44.77万辆,同比增长25.2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24.8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乘用车行业18.01个百分点。在SUV主要品种中,2.0升以下品种占最大比重,共销售21.34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47.67%;2.0~2.5升系列居次,共销售18.09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40.41%;2.5升以上品种所占比重不大,仅作为SUV细分市场的一些补充,共销售5.34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11.93%。

    在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主要品牌中,本田CRV在2008年一直占据市场主导,而上年表现出色的哈弗、瑞虎需求锐减。此外,销售超过万辆的品牌还有途胜、狮跑、大地、逍客、猎豹、普拉多、圣达菲、帕拉丁、瑞鹰;与上年相比,途胜和猎豹市场表现略为低迷,其他品种均呈现快速增长。

    从SUV生产企业来看,销量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依次为:东风本田、长城、奇瑞、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风本田和东风悦达起亚增长较为显著,奇瑞增速明显放缓,长城和北京现代需求略有下降。截至2008年底,上述五家企业共销售26.67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60%。

    ———交叉型乘用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

    2008年,在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交叉型乘用车依旧保持了稳定增长,成为2008年惟一增速增长的车型;累计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达到106.36万辆,同比增长7.6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5.74%,占汽车销售总量的11.34%,排名位居轿车和货车之后,稳居第三。在交叉型乘用车主要生产企业中,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增长排名第一,重庆长安(不含南京长安)和哈飞分列二、三位,销量较上年有所下降。2008年,上述三家企业共销售87.60万辆,占交叉型乘用车销售总量的82%。

    商用车市场受宏观形势影响较大“前高后低”趋势更为明显

    ———货车市场总体需求呈缓慢增长,重型载货车、半挂牵引车下半年需求急剧萎缩。

    2008年,货车市场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十分明显。上半年市场总体保持了上年惯性增长,下半年随着国三标准全面实施,新车成本提高和购买力提前释放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使得2008年货车市场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共销售164.06万辆,同比增长8.19%;与上年相比,增速回落6.92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货车(不含非完整车辆)共销售94.66万辆,下半年销售69.40万辆,比上半年减少25.26万辆;货车非完整车辆(货车底盘)销售44.96万辆,同比下降0.17%,与上年相比,结束了快速增长转为低迷。

    在货车(含非完整车辆)主要品种中,中型货车结束增长,呈明显下降;重型货车、轻型货车销量增速回落加快,但依旧同比增长;微型货车表现比较出色,同比增长18.88%;值得一提的是,半挂牵引车市场销量同比呈微增态势。2008年,在货车(含非完整车辆)主要生产企业中,重、中和微型货车市场集中度仍明显高于轻型货车。截至2008年底,前五家企业重、中、轻、微总体占有率分别达到77.12%、75.78%、59.56%和74.94%。

    ———客车市场需求下半年明显放缓,轻型客车市场更为低迷。

    2008年,客车行业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客车(含非完整车辆)共销售18.72万辆,同比增长14.44%;下半年销售15.34万辆,比上半年减少3.38万辆;全年销售34.06万辆,同比下降2.54%。其中:客车(不含非完整车辆)销售同比增长,但增速开始回落;客车非完整车辆销售同比下降。在客车(含非完整车辆)主要品种中,大型和中型客车需求增速明显回落;轻型客车需求则同比下降,成为影响客车整体下滑的主要动力。

    从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生产企业来看,轻型客车集中度最高,大型和中型客车企业略低一些。2008年,前五家生产企业大、中和轻型客车总体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8.64%、59.30%和72.22%。

    行业重点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产销增速回落明显出口增势严重受阻利润呈现负增长

    ———行业前十家企业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80%以上较高份额,多数企业销售增速同比明显回落。

    2008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在这十家企业中,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仍然位居主导,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北汽增速表现出色;其他企业均呈一定回落,其中上汽、一汽和长安回落快速,广汽、吉利增速明显放缓。作为自主品牌企业,奇瑞、华晨呈现一定下降,哈飞则一直在低速徘徊。2008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782.0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市场占有率与上年大致相当。

    ———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出口增长势头快速回落,下半年表现最为低迷。

    从2008年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情况看,上半年出口势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进入下半年以来,出口市场萎缩,进入四季度出口企业订单更是大幅锐减。2008年,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共出口61.79万辆,同比增长12.70%;与上半年相比,增速减缓49.30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出口34.76万辆,同比增长23.09%,与上半年相比,增速减缓60.28个百分点;商用车出口27.03万辆,同比增长1.67%,与上半年相比,增速减缓39.37个百分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全行业出口势头急剧下滑,但主要出口企业总体依然保持了比较旺盛的活力,其中奇瑞汽车出口量继续高居各企业首位,是惟一超过10万辆的出口汽车品牌。排名二到十位的企业依次为:长城、广汽、东风、吉利、长安、北汽、哈飞、一汽和力帆;与上年相比,长安、北汽、哈飞和一汽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东风增速仍旧最为迅猛。2008年,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汽车46.81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6%。此外,出口量超过1万辆的企业还有江淮、上汽、华晨、重汽、陕汽和吉奥;与上年相比,上汽和重汽呈现下降,其他企业明显增长,陕汽增速更为显著。

    ———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下滑明显,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

    2008年,据汽车行业11376家规模以上企业1~11月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各主要经济指标虽保持增长,但均低于上年同期增速水平。其中: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145.95亿元,同比增长17.59%,增速同比减缓14.3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2768.54亿元,同比增长18.72%,增速同比减缓13.4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66.23亿元,同比增长19.12%,增速同比减缓12.0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09.55亿元,同比增长9.05%,增速同比减缓54.14个百分点。

    此外,行业内重点企业经济效益增势也呈现较大回落。据对2008年1~11月19家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运行增速趋缓,各月累计同比增速总体呈不断回落走势,企业盈利水平下滑明显。

    展望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面临巨大挑战,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将更多地取决于全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政府采取救市措施的力度等因素。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汽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