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以结构调整为主抓手 推动制糖业跨越发展

  昆商糖网5月14日讯 为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广西制定实施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发展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等七大千亿元支柱产业,确保到2012年广西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5000亿元,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2008年,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3.7亿元,成为广西首个超千亿元产业。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实现2012年制糖业销售收入420亿元、食品产业销售收入2100亿元的跨越性目标,关系着广西经济健康发展和近2000万蔗农的长效增收,这既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调控作用,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着力促进制糖业加快升级,努力实现广西制糖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广西制糖业发展基本情况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产基地,1992年以来糖料蔗产量一直稳居全国首位,2007/2008年榨季,广西的糖料蔗种植面积1450万亩,占全国的55.3%,糖料蔗总产量7688万吨,占全国61.6%,产糖量941万吨,占全国63.1%。广西有56个县(市、区),近2000万农民从事糖料蔗种植,占农业总人口50%左右,有21个县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糖业税收,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靠种植糖料蔗解决农民温饱问题,2007年农民种蔗收入220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广西有33个县(市、区)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糖料蔗优势区域和国家重点“双高”糖料蔗基地。广西有33家制糖企业(集团)98家糖厂,制糖业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广西制糖企业日榨蔗能力达56万吨,日榨能力在万吨以上的糖厂15家,产糖量超过10万吨以上的企业17家。2007年广西制糖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位居广西工业行业第7位;创税20.3亿元,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税收8.1%,位居广西工业行业第5位;实现利润总额36.7亿元,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3.6%,位居广西工业行业第3位。制糖业在广西工业规模小、基础薄弱、新兴工业还处在成长期的现阶段地位十分突出,是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是集农产品种植业、加工工业和流通业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有机结合的“航母”级产业,是广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当前,广西制糖业稳定发展有利于增强广西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有利于保持广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有利于保障全国食糖市场稳定和食糖供给安全。

  二、广西制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广西制糖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也面临与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其他经济作物的“争地”矛盾;面临因农资价格、劳动力价格大幅度上升,农民种蔗比较效益和积极性下降的压力;面临糖价大幅波动、制糖企业综合利用水平低,必须加快产业升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区域布局不合理,集约水平低。一是广西糖料蔗总产的增加仍过多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来取得,自2005年以来,由于糖价快速上涨并持续在高价位运行较长时间,糖料蔗种植比较效益凸现,农民纷纷放弃种植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转而扩种糖料蔗,这一状况不仅在优势产区的33个县(市、区)出现,在非优势产区的县(市、区)也呈铺开之势,从而不仅没有减少“甘蔗上山”实现退蔗还林还草,还因大面积的 “甘蔗下田”导致蔗粮争地问题加剧。二是糖料蔗种植面积的大幅度扩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蔗区通路通水难,广西糖料蔗有效灌溉面积仅占16%左右,糖料蔗单产依然偏低。三是受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制约,农民种植糖料蔗的方式主要还是单家独户分散式种植,户均种植糖料蔗仅是泰国的1/10、巴西的1/15、美国的1/20,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种植成本偏高。

  (二)生产方式不科学,科技含量不高。一是糖料蔗新品种更新缓慢,目前广西大部分种植的都是新台糖系列,种植期已超过十年,已出现退化的迹象,特别是台湾已经退出糖料蔗种植和研究,而广西糖料蔗良种研发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糖料蔗面临良种后续无源的严峻局面。二是生产综合机械化低,广西糖料蔗生产大部分环节仍然靠手工作业,生产劳动成本高,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仅占30%左右,甘蔗收割还是靠人力,甘蔗种植成本高达140元/吨左右,而2005年巴西80%、古巴73%的甘蔗实现了机械化收割,种植成本仅在100元/吨左右。三是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已探索出间套种、蔗叶还田、地膜覆盖、宽行种植、智能化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批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但受到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加上投入不足,推广普及难度大。

  (三)产业链延伸不够,竞争力弱。广西制糖业还处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缺乏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下游产品,产业链条短。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力度不够,2005年广西贵糖集团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进行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后,企业在增强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上取得明显成效,广西其它制糖企业也都不同程度采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来促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但与先进国家制糖业利用废糖密、蔗渣等废物生产的衍生品产值占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实现糖料蔗“榨干吃净”仍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制糖业升级步伐慢,2008年广西首条“二步法”生产线才正式在广西东亚扶南糖业公司投产,以糖料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能源产品仍停留在研究阶段,而巴西2005/2006年榨季用糖料蔗生产酒精的占比已过半,达到52%。三是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广西现有制糖企业平均日榨能力只是巴西的1/3、泰国的1/4,产糖平均成本高于国际主要食糖出口国的生产成本600元/吨左右。

  (四)流通秩序不规范,糖价波动大。一是我国尚未制定针对食糖流通领域的定价方法、价格折扣使用条件与方式等价格体制,对进入流通领域的食糖缺乏必要的质量与标准化要求,导致当前我国食糖流通领域的价格竞争过于激烈,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竞争难以制止。二是食糖物流体系不完善,目前的物流体系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没有形成网络化的经营组织,不利于食糖流通企业将布局进行延伸和扩展。三是缺乏有效的食糖储备机制,目前国家收储规模有限,广西地方政府在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基础上建立了地方储备制度,但地方储备制度受地方财政困难制约,地方收储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资金来源不稳定,企业资金压力大,收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优化结构促进广西制糖业加快升级

  制糖业在广西食品产业实现超千亿元支柱产业中担当主要角色,是广西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广西如何继续发挥制糖业基础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以资源换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是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需要,是推动广西农民长效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广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一)优化种植结构,稳定原料产量。为巩固广西制糖业在全国的地位和水平,不断提高制糖企业效益和农民的种蔗收入,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优化甘蔗区域布局,引导和调控糖料蔗保持合理规模。一是按照区域优势不同实施有保有压发展。对优势区域的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等4市要稳定种植面积,努力提高糖料蔗单产;对次优势区域的贵港、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等6市要大幅调减种植面积;对非优势区域的玉林、桂林、贺州、梧州等4个市要尽快退出甘蔗生产。二是遵循比较优势鼓励支持优势产区发展。继续集中力量抓好“双高”甘蔗基地建设,力争“双高”优势区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0%,同时进一步压缩零星分散、低产区糖料蔗面积,加大实施“甘蔗下山”退蔗还林还草力度,种植在25度以上坡地的甘蔗要坚决退下来,超过制糖企业运输半径40公里的边远地区也要尽快退出甘蔗生产。三是大力推进“吨糖田”建设。进一步完善蔗区基础设施,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农村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争取更多中央投资资金,加快各类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各种方式的灌溉,不断扩大蔗区的灌溉面积;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蔗区道路纳入建设计划,将制糖企业投入蔗区道路建设及维护的资金统筹管理,加快蔗区道路建设。加大推广机械深耕、地膜覆盖、宽行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继续扩大高产稳产蔗田,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单产水平。四是努力发挥规模种植效益。鼓励制糖企业和专业户承包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支持蔗农按照自愿互助方式建立糖料蔗生产协会,通过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整合糖料蔗种植资源,提高糖料蔗种植的规模化和集中度。五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中央投资中,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广西糖料蔗良种研发中心和新品种选育基地建设的支持,加快提升糖料蔗良种的创新水平和育种效率,加大良种补贴和科技培训力度,加快良种的推广和品种的更新换代;国家要加大甘蔗收割机械的应用研究,扩大甘蔗生产农机具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步伐。

  (二)整合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当前,广西仍然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广西制糖业也还处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必须进一步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蔗糖精深加工,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全力推进广西制糖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一是加快制糖业规模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推进企业间的重组联合、功能互补和实力扩充。鼓励现有制糖企业走更高层次的联合,组建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糖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支持年产糖量在50万吨以上、实施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鼓励有实力的制糖企业走出国门到越南发展,与越南建立糖料蔗合作示范区,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从越南“进口”甘蔗到国内加工,或直接在越南投资建厂。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通过加大投入,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引进和采用大型高效节能的设备,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广“二步法”等先进工艺,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促进节能降耗,提高出糖率,降低成本,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大力延伸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鼓励制糖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快推进食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食糖精深加工产品生产,重点开发精制糖、低聚果糖、异麦芽酮糖、高活性干酵母、蔗糖多酯、右旋糖酐等深加工,加大研发力度尽快突破用糖料蔗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能源产品的技术关。五是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构建蔗渣造纸、糖蜜制酒精、糖蜜制酵母、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蔗叶发电、蔗叶养牛、牛粪种菇、牛粪产沼气的循环经济体系,打造“甘蔗—制糖—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 “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废液碱回收—再利用”等循环生产模式,推广“蔗—牛—菇”等种养循环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糖业产业升级。同时坚持清洁生产,加大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应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对污水减排、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烟气脱硫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不断增强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健全流通体制,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规范制糖业生产、流通和销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维护食糖价格稳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利。一是扶持食糖专业物流建设,壮大物流企业规模,提升物流网络化水平,建立完善食糖现代化生产的流通体系。二是促进食糖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发展,参与建设全国性期货公司、交割仓以及结算中心,突出广西作为糖料主产区、食糖主产地、贸易集散地的地位,发挥广西食糖在全国食糖价格的主导作用。三是建立长期稳定的食糖价格机制。糖是敏感商品,政府不能强行规定价格,但必须加强引导,建立健全价格长效、合理机制。广西作为产糖大省,要积极争取国家参照现行国家棉粮比价,指导出台糖粮比价,通过行政手段引导食糖价格,同时通过糖协等组织进一步协调制糖企业的生产销售,引导食糖价格回归合理价位。四是完善国家与地方两级食糖市场宏观调控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广西糖业风险基金,大力筹集储备食糖所需资金和国内外食糖市场波动导致蔗农收入大幅减少所需的补贴资金。同时,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企业按政府指导价实施食糖收储。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糖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