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湛江服装等创牌现状及利弊分析

    遥望市场经济的星空,那最夺目的,放射出璀璨光芒的就是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
 
    时代沉浮,大潮起落,一代代的创业者或随历史远去,但凝聚着他们的拼搏、智慧和精神气质的品牌却能流传下来。
 
    有人说,百多年来的西方经济,最大的成就是托起了一批令人仰望的百年品牌。
 
    湛江,只能采取遥望的姿势么?我们多么希望,在那些璀璨夺目的“星星”里,有一颗两颗……来自湛江的“星星”。
 
    有人慨叹,湛江人的品牌意识太薄弱了! 有人怀疑,湛江有品牌成长的土壤吗?
 
    或许我们习惯于慨叹和怀疑,但更需要用理性的放大镜去分析,是什么阻挡了湛江创牌的脚步,再次起跑的机遇又在哪里?
 
    1 区域经济起落牵绊创牌步伐
 
    人们的慨叹和怀疑,主要源于湛江一些曾经响亮的品牌遭遇折羽沉戟,以及长久的等待。
 
    湛江,仍属欠发达地区,距经济发展中心较远,企业少、规模小,市场经济的氛围、营商的环境比不上发达地区,这样的地方,能做品牌吗?
 
    的确,先进国家和发达地区走过的路已经显示,一个地方的品牌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这在湛江的品牌之路中也可看出端倪。
 
    改革开放初期,湛江被列入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得风气之先,设立开发区,引进外资办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再加上湛江原来的基础,湛江的经济发展有了一次较大的飞跃。与当时湛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呼应的是——一批生机勃勃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一批“金奖”、“银奖”、“省优”、 “部优”的产品,半球、三星、湛江佳能、广东世联、恒运电机、南声彩电等等的知名品牌。像半球,开创了中国小家电的先河,湛江佳能则是日本佳能公司最早在中国落子的两个地方之一,还有“三星”这匹粤西骏马……这些企业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期,天下谁人不识半球,广东谁人不知三星!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湛江有抓住机遇创造的辉煌,更有错过机遇的惨痛教训。在发展战略偏离工商业的那一阶段,正是珠三角及江浙一带的民营经济渐成气候的重要时期;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湛江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又没有闯过市场转型、体制改革这一关,一大批原有的品牌,随着母体的衰落而消声。
 
    如果说,湛江品牌之路上曾有的辉煌是属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那谁来创造新一轮的辉煌?
 
    尽管湛江民营企业的起步相对滞后,很多是在上世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创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他们在湛江的经济版图上已占半壁江山,形成了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颇有影响的产业集群,电饭煲、水产饲料、对虾加工、菠萝罐头、羽绒加工等等,产量、规模都在全国甚至全球数一数二,这些产业的领头企业和品牌,如恒兴、粤海、国联、鸿智、红牌、威王、浩特等等正在崛起。全市183个各类名牌中,137个是民企自创品牌;全市13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个中国驰名商标中,仅有2个来自非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湛江也迈上振兴发展的新征程,重大项目、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湛江在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日益增强。区域经济与品牌建设良性互动的趋势再现。
 
    时代再次给予湛江机遇,品牌建设的重任落在民营企业的肩上。
 
  2 崇尚低调的企业家意识和品牌氛围
 
    打造品牌,并非一朝一夕。对于发展历程相对较短的湛江民营企业,苛求其一下子拿出多少个著名品牌并不实际。令人担忧的是,湛江的企业中,有多少是想做品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想做品牌的企业也不可能走得多远!
 
    记者就品牌话题的采访交流中得到一点共识,企业做不做品牌,怎么做品牌,主要决定于企业家的意识,也与一个地方的品牌氛围有关。
 
    湛江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依托本地资源成长起来,经营者也多是本地人,文化来源单一、偏居一隅以及产业的独特性,使得他们在接受经济中心先进的商业文化、先进的企业发展理念时可能慢上好几拍。湛江的企业家,更崇尚低调,或者说品牌意识更为缺乏,这种企业家意识和品牌氛围有意无意中束缚着大家的手脚。
 
    湛江市一位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家说起他前一段到福建考察的感受。在他接触的8位福建老板中,有一半人的“身家”比他大,但也有一半不及他。他感到奇怪的是,无论是大过他的老板,还是小过他的老板,都比他高调、“牛气”。福建人告诉他,“我们这里就是这样,老板们比谁的车好,还要比做品牌,比谁的品牌更响亮。”他感叹,无怪乎这几年来福建的品牌异军突起,鞋服方面如安踏、柒牌、七匹狼、才子男装等,在食品方面,达利园、可比克、惠尔康、雅客、银鹭、盼盼等品牌充斥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屏幕。
 
    反观湛江,许多企业家仍停留在“闷声发财”的阶段,只想赚钱而不想做品牌,最终也就是做生意而不是做事业。
 
    比如湛江的众多小电饭煲厂虽然也注册了商标,但就像随便给孩子起个名字。直上直下的圆筒煲,生产了十几二十年了,只要还能有一两块钱赚就继续做。他们不去想,哪怕就是结构和外形上加点设计元素,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更漂亮,更容易让人记住。两年前,一个在北京从事工业设计的湛江仔回到家乡,他想着湛江有那么多的电饭煲厂,应该很需要工业设计吧。然而两年间,他跑遍了湛江,只为湛江本地的企业设计过一个咖啡壶、一个验钞机。最后,这间湛江唯一的工业设计室关门了,折射出一种对个性化和品牌漠视的氛围。或许也有老板想过要去做,但看看别人不用花这笔设计费也照样赚钱,最终也就算了。
 
    如何提升企业家的品牌意识,增强湛江的品牌氛围?政府推动,企业家自身学习和提升,行业间的互相探讨、互相促进,必然要成为一个系统工程。细细察看,随着湛江民营企业的崛起,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品牌氛围也在逐渐形成。别说已经获得驰名商标的恒兴、浩特、威王,就是我们身边的金小小,龟老板,都在坚持不懈地累积自己的品牌基础,品牌意识同样令人欣喜。
 
    近年来,湛江企业家的学习意识明显增强,集体进修,读MBA,其中的佼佼者令人瞩目,性格中的低调令其品牌之路更为理性,透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范。但是对整个企业家的群体来说,还欠缺联合、交流、引导、带动的机制。
 
    大浪淘沙,最终能成一线品牌、百年老店的也许不多,但是没有一种做品牌的氛围,没有这种携手共进的你追我赶,就永远不可能做出大品牌。
 
    3 创牌误区:“带头企业死得快”
 
    探讨湛江的创牌问题,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分析得透。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在企业甚至部分民众的心里都有这样的一种不便说出的心理,“做品牌,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勿谈品牌,赚钱就好。
 
    30年来,中国经济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品牌的悲喜剧,而在湛江人看来,最为直观的是半球、三星的教训——花了一堆“冤枉钱”,最后拖垮企业。
 
    一个有志于做品牌的企业,它的起点肯定高,它的投入肯定大,其决策行为更为复杂,因而风险更大,碰到的困难更多,于是有了“带头企业死得快”的隐忧。
 
    一个熟知半球历史的行内人说,当时半球在实施品牌战略时确实走了一些弯路,但这并不是半球陷入困境的主因,最主要是决策、管理、用人、产品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半球轰轰烈烈的品牌运作时期,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都有半球的声音、文字,有时一次在全国几十家媒体上同时发布广告;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形象包装,做厂旗、厂歌、厂服,开发CI系统,组建足球队、办歌舞团等等,做了很多当时人们认为既花钱又不实际的“风花雪月”的事,为做品牌而做品牌,形式大于内涵。
 
    但如果没有那时候大手笔的品牌投入,半球在今天还能有这样的影响力?在集团本身停产多年后还能进行品牌输出经营,至今仍名列中国电饭煲销量的前十名。
 
    品牌的力量就是这样强大!但 做品牌不仅是做广告,更重要的是做内涵,品质、创新、管理、服务都是基石。客观地说,半球的品牌战略没有错,而是在执行中出了偏差。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具有正确品牌理念的“带头企业”比那些“一本帐都在老板脑袋里”的企业,谁更能站得稳,一目了然。
 
    还让湛江企业顾虑的是,一旦高调做品牌、做宣传,各种各样的检查汇报也多了,耗费了企业的资源不说,万一查出什么“纰漏”,“麻烦”就大了。营商环境的 “阴影”值得湛江人反思。所以很多企业不愿与媒体接触,不提品牌,不做宣传;或者只在外地做宣传、做品牌;甚至有些企业在做到一定名气后,搬到外地。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到很难与湛江的企业家对接。
 
    在谈到怎么看这个问题时,鸿智电器总经理宋亚养说,他们在做品牌的过程中也有过这方面的苦恼,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定要跨过这个坎。如果一个企业真的想做大、做品牌,首先也要做规范,通过广告宣传,这样得到正面的机会肯定会大于负面的影响”。
 
    湛江目前饲料、水产加工、家电行业里的一批“带头企业”,都是在与媒体的良好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助力他们做大做强,稳健地走上品牌之路。
 
    当更多的企业都抢着做“带头企业”之时,就是湛江品牌兴盛之日。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服装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服装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