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LPG争论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分析

    LPG的争论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从广州最后改造完毕的车辆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蛋糕。截至2007年,广州已有6400辆公交车、1.6万辆出租车完成LPG改造,分别占公交、出租车总数约80%和100%。

    “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没想到关注的焦点在LPG上。”10月27日,曾德雄坐在广州市社科院会客厅里,感慨万千。

    一个星期之前,曾德雄等5位市人大代表的一份公交行业调研报告,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至今仍未平息。几乎所有媒体都聚焦在LPG(液化石油气)政府推广项目上。非议、力挺、清洁、污染……一时满城风雨。

    其实,早在2003年市交委大力推广公交出租车使用LPG方案以来,争议声就不绝于耳。这次人大调研报告的出台,再次触动了这根城市发展的敏感神经。

    满城风雨

    曾德雄等人大代表最初的想法,是想了解公交行业的真实现状,提供意见供相关部门参考。“广州公交车动不动就成市民关注的焦点,比如线路设置不合理、票价、司机开车横冲直撞、交通堵塞……”曾德雄回忆,一开始他们并不知晓LPG问题的存在。

    8月中旬,5位人大代表自发相约调研,得到市人大支持。

    他们组织了3次座谈会。第一场参会的是公交公司管理层,许多老总提出政府对公交行业定位模糊,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摇摆;站场紧张;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当时好像有一个老总说,燃料成本高,企业承受不起,都没特别谈到LPG。”曾德雄努力回想。随后的两场座谈会有政府相关部门、公交司机参会,也没有谈及LPG。

    引起人大代表注意的是在深圳调研期间,有意见称LPG燃料“不环保、不经济、不安全”。

    深圳是广东惟一获得国家建设部“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称号的城市。事实上,深圳曾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使用50台LPG燃料公交车。然而在2007年初就全部叫停,转为主推LNG(液化天然气)和混合动力公交车。据报道称,这是因为LPG车能耗大、维修成本高、供气站无法满足需求。

    曾德雄等人还获得了一份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的实验报告,实验车辆为混合动力、柴油和LPG大客车。“LPG公共汽车在尾气污染物排放方面,有机颗粒物含量稍低,但其氮氧化合物、碳化合物、硫化物等其它排放指标均比柴油公共汽车高,其中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比柴油公共汽车高127倍,百公里燃料费用比柴油公共汽车高9.2%”。

    碳氢化合物为燃料排放污染物之一,127倍的惊人数据成了媒体重点报道对象,实验报告负责人也成为媒体追逐目标,不过,他已不愿再发表看法。

    10月15日,曾德雄等提交了调研报告,共提了4条意见,其中一条涉及LPG问题:公交车使用燃料品种单一,燃料成本过大。希望政府部门能关注公交车环保性,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

    调研报告见报那天,曾德雄刚好在香港开会。他接到了许多记者打来的电话,希望他发表意见。他回广州上网一看,才知道已是满城风雨。

    新闻舆论持续聚焦LPG,质疑和力挺的两派观点鲜明,在媒体上不断交战。

    媒体大多对LPG的环保性提出质疑,所有矛头都指向力推LPG方案的市交委,以及三缄其口的环保部门。许多能源专家比较其他燃料,认为LPG在环保和经济性上值得商榷。公交业内人士也发表匿名看法,认为推广LPG是一项政策性失误,且爆料称LPG公交车尾气排放检测经常是“不合格”。

    与此同时,反驳之声也见诸报端。一些国家清洁能源项目专家力挺广州LPG项目,认为LPG是清洁能源属“常识”,无须再讨论。市交委回应称,LPG属于国家车用清洁能源推广范畴,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这些报道大多冠以“市政府通稿”,或者署有“通讯员穗环宣”。

    曾德雄期待“拿数据来说话,仅靠专家论证过不足以服人”。

    检测数据随后在10月26日也出现了。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抽检171辆公交车,总达标率为99.4%,检测站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市在用LPG公交车总体排放处于良好状况”。27日,市环保局首度开口表态,认为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采用的是“淘汰的LPG改装车”,数据不具备实际意义。

    不过,有公交业内人士与记者交谈时,称检测站抽检是“打过招呼,挑了最好的车”。中国电动车辆研究会副主任、广东省能源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温宗孔认为本市检测部门难以服众,希望有相对独立的检测机构抽检。

    截至发稿,这场争论远未停息,各路媒体报道依然风生水起。

    利益纷扰

    LPG的争论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

    从广州最后改造完毕的车辆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蛋糕。截至2007年,广州已有6400辆公交车、1.6万辆出租车完成LPG改造,分别占公交、出租车总数约80%和100%。

    据公交业内人士介绍,置换发动机需要超过10万元,更换新车需50多万元。公交行业改造完毕需20多亿元。

    早在10年前,广州成为全国12个清洁汽车试点示范城市之

    一,启动了公交车、出租车“双燃料”改造之际,LPG之争已起。“要给我们一条活路啊。”这句话,70岁的温宗孔在10年前就已经喊过。

    他是中国电动车辆研究会副主任。大概是在1999年,他作为广东代表团一员,到北京参加全国清洁汽车推广动员大会。在分组讨论时,他向环保官员提了一个不和谐的问题:“液化石油气在广州推广对环境有没有好处?”“回答是没有好处,因为广州氮氧化合物超标比较严重,LPG燃烧温度比较高,排放的氮氧化合物也会比较多,对环境是火上添油。”他回忆说。

    会后,同行的专家戏称温宗孔放了一个“原子弹”。他说:“也要让电动汽车跑一跑吧。”广州推广LPG并非一帆风顺。最早是在30辆公交车、800多辆出租车上加装了LPG装置,改装成双燃料车。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改造缺乏标准,以及发动机故障频发,被迫中止。LPG项目高速发展是在2003年之后。这一年,市交委制定了《广州市公交出租车使用LPG推进工作方案》,计划在两年内对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全面推广LPG。

    据公交业内人士称,每部发动机政府补贴2万元,其他费用企业承担。当时,公交行业反弹很大。“我们建议到车辆报废期再逐批进行更换,但没人理睬我们。”结果,许多公交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险境。“推广LPG,是企业和员工牺牲了自己利益,为政府做出的贡献。”这名业内人士称。

    政府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市环保局2004年向市长张广宁做的报告称:“全面推广液化石油气汽车,并不是解决公交、出租车排气污染问题的惟一出路”,并引用了温宗孔的观点:“不宜推广液化石油气汽车”。

    而且,2004年8月,时任市委书记的林树森也提出,是否推行LPG,要根据LPG对可吸入微粒改善情况的检测结果而决定。

    据当时媒体报道,林树森说,最初他决心推广LPG,是希望通过LPG减少氮氢化物的排放量。但经过查询,LPG对减少氮氢化物并无作用。现在影响广州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可吸入微粒,因此LPG比对可吸入微粒的改善才是关键,对此要做研究。

    尽管争议声不断,市政府相关部门依然聚焦在LPG上,邀请了许多能源专家进行论证。

    王秉刚是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他记得论证会的主流意见是使用LPG。“当时也有其他观点,比如柴油,但当时国内还没有很好的柴油机和柴油;还有人提出天然气,但广州不属于富气地区。”温宗孔与王秉刚熟悉,事后他质问王:“你怎么净挑LPG的好处说!”他最近接受媒体采访,称这些专家“都是LPG项目的认可者,他们肯定要为自己说话,哪怕是违心的”。

    尽管争议声不断,推广LPG方案依然迅速铺开。短短两年时间,广州便完成了改造工程,成为“全球LPG公交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

    然而,博弈未曾断过。

    日前,人大代表调研报告披露的实验报告看起来更像是“小动作”。实验负责人最终向媒体透露,实验是受广州一家民营公交公司和美国伊顿公司的委托进行的。伊顿是全球惟一一家既拥有混合电力系统又有混合液压系统,并正式投入商用汽车应用的生产商。2008年1月,该公交公司订购了30辆配备了伊顿混合动力系统的公交客车,成为全国第一家应用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公交企业,并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在明年广州召开的亚运会前后,约有3000辆公交车将面临正常更替。一名公交业内人士希望能使用比LPG更好的车型。“企业有经营自主权,我们希望能试用其他车型。政府没有权力指定,它只需制定尾气排放标准就行。”

    LPG到底清不清洁?    

    “LPG是否清洁能源”和“LPG能否成为清洁能源”是两个不同命题。LPG作为车用能源,燃烧后的排放物要达到清洁标准,这还需要严格的条件。

    “真理越辩越明”的道理在这次LPG大讨论中充分显示了威力。诸多能源专家轮番发言,使得“LPG是否清洁能源”获得了迟到的科普。

    尽管广州LPG项目的行政决策、推广方式上依然存在争议,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说,LPG作为清洁能源是得到大多数能源专家认可的。它和电力、混合动力(一般指电力和其他燃料)、LNG(液态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作为车用能源,成为世界各大城市未来替代能源的优选。

    不过,世界和我国界定清洁能源的标准是针对排放污染物,所以“LPG是否清洁能源”和“LPG能否成为清洁能源”是两个不同命题。也就是说,LPG作为车用能源,燃烧后的排放物要达到清洁标准,这还需要严格的条件。

    发动机是重要因素,一般的发动机使用LPG,可能会导致尾气排放物无法达标,甚至比柴油污染更严重的后果。据公交业内人士介绍,LPG专用发动机也会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因此必须在尾气部加装处理器,如“三元催化器”。它的费用昂贵,每部要3000至6000元不等,每3个月更换一次。“按公交车使用期8年计算,每部车跑下来根本就不能赚钱。”还有各类元件,如电子点火器,价格高达上千元,而且LPG车的维修保养费用比一般车要高。因此,基于经济性考虑,大部分公交业内人士对LPG都持反对态度。“一个城市选择什么能源,需要综合考虑。”这是一个大部分专家都认可的观点,环保性、经济性、供应量是应当考虑到的因素。广州不使用车用天然气,而东北靠近富气地区,就坚持使用天然气。深圳没有坚持LPG,试验车辆转为用欧III柴油发动机。这都是城市能源优化配置的结果。

    除此之外,车辆种类对LPG的适用性是有区别的。公交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对LPG经验介绍有偏颇,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LPG,但是大部分是小排量的车型。“大排量的车型需要动力大,燃料要求高,工作操作时稍不注意,排放的污染物就高。”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LPG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LPG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