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西药、医疗器械进出口情况分析及走势预测

  据海关统计,2004年上半年,我国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进出口额为98.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91%。其中,出口额为52.5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4%,进口额为4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45%,贸易顺差额达6.09亿美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西药原料药仍是出口支柱
  我国是西药原料药生产大国,可以生产的西药原料药近1500种,2003年总产量80万吨,同比增长16.5%;同时,我国也是西药原料药出口大国,长期以来西药原料药一直是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2004年上半年,西药原料药出口额为29.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99%,进口额为2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5.37%,贸易顺差达6.93亿美元,但出口增幅明显放缓,低于进口增幅5.38个百分点,同时低于去年12月份26.55%的出口增幅。

  二、医用敷料等商品继续保持顺差
  医用敷料、生化药和农药等出口优势商品继续保持贸易顺差,三大类商品累计顺差额达7.16亿美元,顺差额比前5个月又扩大了1.45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医用敷料出口额为2.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口额为2037万美元,同比增长66.32%;生化药出口额为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71%,进口额为1.17亿美元,同比增长0.79%;农药出口额为5.85亿美元,同比增长55.03%,进口额为8323万美元,同比增长22.12%。但医用敷料的出口增幅大大低于进口增幅。

  三、大宗商品出口竞争激烈
  2004年上半年,维生素C出口数量为3.02万吨,同比增长24.86%,出口金额为1.5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24%。今年以来,受国际上中间商的压制以及国内有关企业扩产的影响,维生素C的出口价格下滑趋势明显,出口平均单价已由去年同期的7.24美元/公斤下降到5.09美元/公斤,同比下降了29.7%,维生素C价格从高位下滑是必然的,但通过维生素C分会理事会的努力,有效地控制了出口价格秩序,使维生素C的价格既与国际行情相适应,又保持合理的动态水平,延迟和减缓了价格下滑的过程。

  2004年上半年,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数量为5664.94吨,同比增长了22.21%,出口金额为5448.92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5.16%。目前,出口平均单价呈继续下挫的态势,出口平均单价在6.27美元/十亿单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1.7%,去除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同比实际下降在50%以上,主要市场印度对我青霉素工业盐采取“特保”措施的威胁始终存在,应引起我有关企业和部门的重视。

  四、医疗器械和西成药出口竞争力弱
  医疗器械和西成药两大类商品实际上从多年来的统计数字上看,对外贸易总体上是呈现逆差的,而且逆差有逐年扩大的趋势。2004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额为12.19亿美元,同比增长36.37%,进口额为1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33%;西成药出口额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02%,进口额为5.8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这两大类商品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产业,我国竞争力很弱。这两大类商品在2004年上半年逆差额达8亿美元,比前5个月的逆差额又增加了1.36亿美元,所以这两大类商品呈现逆差是正常的。实际上,在2004年上半年医疗器械的进口增幅低于出口增幅近11个百分点,西成药的进口增幅低于出口增幅近20个百分点,并未呈现进口额大幅增长的局面。

  五、一般贸易方式是主流
  从贸易方式看,2004年上半年我国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出口,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为73.73%,同比增长27.61%,顺差额达7.28亿美元,顺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3.76%;进料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为21.05%,同比增长27.16%,顺差额达7.1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顺差额为5.41亿美元;来料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为3.75%,同比增长17.31%,顺差额达3200万美元,顺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95%,说明今年该贸易方式波动较大;其他贸易方式所占比重仅为1.41%,逆差额为8.64亿美元,其中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额就占其他贸易方式的59.47%,达5.59亿美元。

  六、对三大贸易伙伴均呈逆差
  从出口市场看,2004年上半年我国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对三大贸易伙伴均呈逆差态势,特别是对第一大伙伴美国,出现了多年来首次逆差,逆差额为500万美元,而在去年全年对美国的顺差则高达3.02亿美元;对第二大伙伴日本的逆差额达3.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逆差额高出8400万美元,逆差有扩大的趋势;对第三大伙伴德国的逆差额为1.76亿美元,本来就是逆差大户。除德国、日本外,对美国的首次逆差应重点关注。

  七、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及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较大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尽管存在着美日欧等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的影响,但受国内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受退税下调政策的影响,我国一些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有所减弱,出口支柱西药原料药的出口增幅出现回落。例如,维生素C去年的综合成本是3美元/公斤,由于原材料涨价以及退税下调4个百分点,使今年以来维生素C的综合成本达到了3.30-3.50美元/公斤,综合成本涨幅达15-20%。又如,我国西药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为印度产品,印度产品普遍比中国产品价格高10%左右,今年以来有些产品的价格差距已缩减到5%,有的产品如盐酸雷尼替丁在非洲的价格每公斤比印度产品还高1美元,在竞争中明显出于不利地位。

  八、有利不利因素并存
  有利因素,首先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以医药为主的工业园区和以医药为支柱产业的省市在快速发展,为出口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奠定了基础。其次,国内生产企业已经瞄准发达国家即将到期的专利药,加紧进行仿制。第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药品的认识在提高,认为中国的药品价廉物美。第四,国家强制推行制药企业GMP认证,将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第五,出口企业迫切认识到医药产品在国外认证、注册的重要性,主动应对技术壁垒。

  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经营秩序问题,国内企业的过度竞争极易导致国外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假冒伪劣药品出口败坏我国形象,也为国外制定各种标准提供了口实。其次,医药外贸市场秩序自律机制和相关法规不够健全,商会组织行业内企业制定的行规行约缺乏法律依据而难以实施,青霉素工业盐行业自律失败值得深思。第三,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还不能很快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第四,一些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改革进展缓慢,经营规模相对较小,适应国际市场能力不强,有的因经营不善造成亏损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五,企业的人才、品牌以及外销渠道等缺乏有效的保护,市场开发能力受到严重制约。

  九、全年走势依然看好
  总的来看,我国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出口在2004年的增幅将小于2003年的增幅,估计在15-20%左右;贸易顺差将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我国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出口增幅放缓,但我国经济仍将有较高的增长率,进口一定数量的我国所急需的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是十分必要的,估计顺差额在10亿美元左右;出口增长点仍然是西药原料药,出口绝对金额将再创历史新高,有望首次突破90亿美元大关;进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增幅将在25-30%左右,全年进口额有望达到80亿美元。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西药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西药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