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5年网络通信业面临“颠覆”

  2005年,网络与通信业将继续飞速前奔,而种种变化,将以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方式进行—2004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提到人类近期的发展时,认为世界科学正在酝酿新的突破,而这一突 破,最终将在未来30~50年内发生。  

  30年的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并不算长,但大部分普通人还是更关心明天、明年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当2004年已经挥然而去、2005年扑面而来,我们发现,一系列在2004年就已经崭露头角甚至火热的技术,将在2005年为我们带来惊喜。  

  IPv6、QoS、WiMAX、H.239……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总在不断地融入新的可行性功能,而其背后的技术支撑,将使网络业在2005年走向另一个繁荣时代。  

  当我们放眼全球通信业,可以发现,3G应用虽然在中国还尚未启程,却已经在国外蓬勃地发展起来,同时,作为替NGN打头阵的下一代互联网络(NGI),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与通信网迅速融合到一起。  

  此外,安全的“信任”阶段已经到来,以可信计算应对“零日攻击”的预想,在2005年极有可能取得突破。在所有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应用的突破,最大的体现,莫过于互联网个性为王时代的到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05年,网络通信业将面临极大转变。  

  网络在沉默中爆发  
  如果要问你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能离开网络吗?”想必答案是肯定的;若继续问你“满意现今的网络吗?”想必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在2005年,根据网络现实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实施解决仍是不变的主旋律,因此IPv6、万兆、QoS、VoIP、H.239、WLAN、WiMAX等技术的发展一定会频繁冲击您的视线;基于保证安全、加强管理、提高性能的各种新产品也会频频登台亮相。  

  网络发展到今天,依然延续着其固有的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因此在着重解决和业务承载有关的诸多问题时,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安全和易于管理仍是关键所在。我们相信,若要做到这几点时,又有很多不同的办法,例如从体系结构上做根本性的改变—部署IPv6,又或者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质量保证(QoS)的实施,再或者提高可管理性,第一时间确诊问题出处并加以解决……在此,我们简单描绘一下在2005年继续或将会发生的网络故事。  

  2004年12月底,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IPv6核心网建成,这张可以覆盖全国20个城市以及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IPv6网,可以实现每秒10G字节的传输速度。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5年IPv6在中国的发展不会再像过去一样停留在讨论阶段,会有实质性的阶段进展。  

  另一个关键技术则是万兆以太网络。虽然说万兆以太网络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即便到目前,仍有很多人抱有疑问,“万兆以太网有意义吗,特别是大型校园网有必要构建万兆以太网吗?”我们需要确定的是:伴随着快速的网络演进,病毒等网络攻击也在滋生蔓延,而万兆以太网由于其具备较高的可用性及多业务包容能力,面对一些攻击时不会因为网络阻塞发生瘫痪,万兆以太网的竞争力也由此而彰显。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实力的网络设备提供商早已不再局限于10G接口的支持,已经提升到40G甚至更高,尽管其应用在2004年没有普及,2005年万兆的春天极有可能到来。上述两项关键技术都是在构建网络之初先行考虑采取的策略,若在成熟的网络环境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说到这里,QoS一定会跳出来充当主角。据一位从事多年售前技术支持工作的网络界人士称,“在以往项目投标中,QoS往往充当的是花瓶的角色,真正实际应用中考虑的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令人欣慰的是,从2004年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必须支持QoS,但由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许在2005年,它将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在其他一些技术演进中,我们不能忽略以Wi-Fi和WiMAX这两个组织为首的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2005年中国的WLAN行业将迎来第二个发展高潮。2003年,WLAN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而2004年,有人形容说“WLAN陷入了思考期”;经过了一整年的卧薪尝胆,对于并不算庞杂的WLAN行业来说,其间的探路者也优胜劣汰,经过了市场的洗礼,生存下来的都是强者。强者之间的较量则是“短兵相接”,一定会更加激烈,协议(802.11n)的支持,会使其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WAPI和802.11i在国际标准组织的并行推进也将更好地保证无线传输的安全性。同时,基于WLAN的语音传输(VoWLAN)将成为进一步扩大无线影响力的“杀手锏”应用。  

  2004年,WiMAX在中国仍然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况,各个厂商的宣传用语也多是“准WiMAX系统”,因为基于802.16d的芯片组面市一直似乎遥遥无期,但是WiMAX组织曾给出一个蓝图,其转折点就是2005年。2005年WiMAX将会进入设备生产阶段,尽管它的蓝图是基于欧美市场的,但英特尔在2004年与大连和成都两个城市签订的WiMAX覆盖项目,一定会即时出发。  

  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服务于应用需求的,这一点在视频通信领域尤为突出。2004年的视频通信市场显得有些疲软,也许是2003年高速发展的后遗症。或许正是如此,很多厂商把目光放在了2005年。据记者了解,国内有几家视讯设备提供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2005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而在国内市场也是进一步细分市场,将视频通信最关键的要素——“稳定”性做得更好,并兼顾运营级市场和个人视讯领域,将视频通信推进千家万户,这一点从2004年多媒体视频通信展上可见一斑。多个厂商已经推出了针对个人市场、不同级别用户的多款可视电话产品,排除是否有必要的疑虑,或许2005年,您的家中也会配置一台可视电话,毕竟那时的你应该用上宽带了。  

  谈技术、说产品,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管理的重要性。在技术成熟、产品稳定的前提下,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网络的可管理性,在2005年也必定是一个不争的热点,它的发展方向仍然是让网络脱离技术复杂度,逐步转向好用、易用的轨道。  

  中国通信势力当道  
  展望2005年的中国通信市场,仍将是运营、制造业双翼滑翔。中国3G牌照的发放与否,在困惑了通信业界数年之后,又将成为2005年的最大悬念。由于牵涉到政治、经济、国有资产、知识产权等种种复杂利害关系,没有人敢确切地说,牌照将于今年发放,或者牌照将于何时发放。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运营商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业务层面为3G时代的到来积极做好预热。彩信、手机电视、各种各样的移动增值业务行业应用……这些话音之外的增值业务在现有的2G、2.5G网络上起跑,一方面是为了挽救当前不断下滑的ARPU值,另一方面更是为3G时代将唱主角的移动增值业务进行预演,积累宝贵的业务开发、产业链合作和运营经验。  

  中国的运营商已经不甘心于做全球电信运营市场的跟跑者,而是开始树立自己的形象,发出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国际电信运营业论坛上开始出现中国运营商的身影,拥有上亿用户的中国运营商的经验、案例也开始为国外同行津津乐道。随着运营商在业务创新、应用开发方面的推进,2005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势力将在国际电信运营界扮演更有分量的角色。  

  由于难耐“相思之苦”,一些地方运营商开始部署被称为2.75G技术的EDGE。这种沿GSM/GPRS之路演进的技术,可以提供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384Kbps,比3G低,但是比GPRS高,能够满足一些用户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EDGE在2004年的局部地区性出现,是否会在2005年演变成“星火燎原”呢?按照爱立信系统业务部总经理毕尔升的说法,EDGE正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技术”,当3G大规模到来时,EDGE网络将成为“WCDMA有益的补充”——运营商可以在对数据业务要求不太高的地区继续保留EDGE网络,在一些重点城市部署WCDMA。也就是说,EDGE不会成为3G的搅局者,而只是在漫长等待期充当一个过渡性角色。  

  设备制造业最引人注目的也许就是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尽管这一中国3G标准最终究竟将以怎样的形式分得中国3G市场多大的份额至今尚不明朗,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全球的关注目光都已看清,中国将以非常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国家力量对这一标准予以支持。  

  2005年,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做的,就是放弃曾经将信将疑的眼神,耐心等待或者积极参与到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中来。因为,TD-SCDMA的成熟程度,即便不能决定、至少也将影响中国3G牌照发放的时间表。TD-SCDMA这个中国3G标准将成为2005年人们对于3G讨论的一个大热门话题。  

  以中兴通讯、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本土通信设备制造商在2005年也必将迈出更加坚实、掷地有声的步伐。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在中兴通讯H股上市当天表示,到香港上市是中兴通讯走向国际化的“里程碑”,H股募集的资金将有六成用于中兴的海外拓展。从A股到H股,从立足国内市场到稳扎稳打海外市场,中兴的行进路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地理由充分。华为在2004年签得的荷兰全国3G大单,则是开辟了中国通信设备进入WCDMA大本营欧洲的先河,成为它乃至其他中国公司在2005年以及今后的海外拓展路上一张叫得响的王牌。优秀的科研力量,低廉的劳动成本,铸就国产通信设备物美价廉的强大竞争力,NGN、软交换、数字集群、3G、宽带接入……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已经在国内外通信市场上全面出击,显示出自己的竞争实力,并且赢得国外竞争对手的重视和敬意。3G时代,由于有了中国通信设备厂商的介入,价格竞争将上演一场空前激烈的好戏。  

  等待时机、积聚力量的道路已经走了很长很长,通信业的2005,期待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安全应对更为复杂  
  尽管各种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尽管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我们依然相信,2005年,网络信息世界绝对不会平静,网络攻击会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人物之手,以骗取电脑用户网络虚拟财产、信用卡、证券资料等赤裸裸的利益诉求为目的,病毒和黑客攻击将愈演愈烈!这些推断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从2004年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呈现的发展态势就能看出这种发展趋势。国内某安全公司近日公布了2004年度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四大发展趋势:一、造病毒越来越容易,病毒变种越来越多;二、漏洞病毒出现得越来越快,直至从漏洞公布到针对该漏洞的攻击出现之间的时间为零,即人们称之的“零日攻击”;三、病毒和黑客越来越贪婪,开始以各种经济目的为诉求;四、病毒和黑客越来越聪明,像网络钓鱼、间谍软件等网络骗术越来越高明。  

  这些现象在2003年时尚未出现,到了2004年,就演绎得惊心动魄。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到2005年,攻击只会越来越猖獗。更加无法预料的是,我们不清楚会有什么新形式的攻击发生。与此同时,全球的互联网还在迅猛发展,网络银行、网络交易等各种电子商务应用在2005年将达到新的高度,而我们的防御技术的更新却没有攻击变化来得迅速,虽然各种信息安全防御技术、信息安全理念也在长期的不断变化之中,这种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从信息安全防御技术来看,专家普遍认为,进入到2005年,信息安全技术将全面进入以“信任”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交易安全”阶段。著名信息安全专家南相浩先生认为,前两代信息安全技术分别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安全”阶段和以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御、反病毒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安全”阶段。“网络安全”阶段的一些技术已经被证实无法应对复杂的攻击,在此状况下,专家和用户都在呼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呼吁建立一套新型的网络信任体系。  

  新型网络信任体系的内容包括可信计算、可信连接和可信交易。从2004年底开始,信息安全产业界就不断出现这类新技术和新产品:比如,武汉瑞达公司在国内首次推出了新一代可信计算平台,2004年年底北京天融信公司推出国内首款可信网络平台,思科公司的网络准入计划(NAC)其实质是可信连接的概念……这些现象均表明,2005年,我们将全面步入“信任”时代。  

  虽然包括沈昌祥院士在内的一些专家反复强调,建立好网络信任体系后,将可彻底解决病毒、网络攻击等信息安全问题,虽然市场上开始出现“可信”产品,专家也预计在第三代信息安全技术方面,中国本土的企业在技术上将不输于国外企业,但我们依然无法准确判断“信任”平台是否能彻底防范各种病毒攻击,也无法提前预知这类新型信任平台或产品的应用效果。有一点可以肯定,新的技术和产品的变化是在目前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产生,众多厂商的参与,各种新技术的巨大投入都将产生一定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可以实现杜绝网络攻击的发生,实际情况只能靠应用来证明了。  

  无论如何,“道魔相争”的故事将在2005年演绎得更为激烈,也更为精彩。  
  互联网“个体为王”  
  与其他产业相比,互联网产业似乎更倾向于“用应用说话”。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更多地被资本意志所左右,而刚刚过去的2004年已经将一个似乎是不太美妙的事实摆在了人们的眼前—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被海外资本逐步掌握,所以2005年的中国互联网也会越来越多地体现海外资本的意志。但作为IT业发展最快又最富于变化的领域之一,互联网仍会给中国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那些临近成熟的机会在2004年的最后几个月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尤其是一些现在看起来还只是与很少一部分网民有关的技术和应用模式,在2005年很可能是兴风作浪的主角。  

  首先,由Blog在高端网民中的风行而“顺带”进入国内的RSS(更多被译为Rich Site Summary或者RDF Site Summary)订阅,已经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发展后劲。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继新华网之后,新浪也开始支持RSS订阅。尽管出于对未来广告收入影响的考虑,新浪没有大张旗鼓地推广RSS订阅,而只是将其作为“点点通”软件的附加功能,但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门户,新浪的这一重要举措有可能在2005年对其他同类网站造成稍许冲击。  

  由于在2004年里,欧美很多主流网站已经对RSS技术提供了较好的支持,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国内新闻网站对RSS的普遍支持将有可能成为2005年由部分专业门户挑起的一场新的变革。从计世网等专业IT门户网站的动向来看,这种变革已经开始。  

  RSS技术对网络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的一个直接结果可能是对现有综合新闻门户生存空间的进一步压缩,再联系到2004年已经发生的“信息产业部整顿不规范SP”事件,或许2005年会成为SP群体转型的一个开始。考虑到内容提供商(CP)地位的逐步提高及可预期的高利润,2005年会成为很多SP将触角延伸到CP领域的“试水年”。  

  2005年,国内网民总量将有望突破1亿人,而其中宽带用户的比例会将近占一半,这也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对内容产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多媒体内容提供商将成为CP群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可以肯定的是,文字信息在互联网上所占的比例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开始降低,而这个时刻并不一定需要IPTV服务的普及。在2004年下半年,曾经火爆一时又迅速沉寂的Flash动画开始在部分网民中再度流行起来,而Flash最大的特点恰恰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多媒体内容的制作。最新出现的付费Flash杂志,也预示着这种似已“过时”的技术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更进一步,随着DV等影像摄取工具的普及,在线影视业是否也会迎来“个人生产”的时代?  

  当然,由于互联网自身具备媒体属性,国家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政策将继续成为网上内容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而在互联网其他领域逐步落实的一些政策将直接对产业发生更积极的影响,比如“电子签名法”肯定是2005年对电子商务影响最大的一部法规。电子商务会成为2005年最活跃的一个领域,不只是得益于一部法律,更重要的是,在2004年,国内电子商务企业普遍完成了一轮资本运作,获得充裕资金的同时,这些资本的力量一定要集中展示出来。2005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非常值得期待。  

  2005年的电子商务,更值得期待的是腾讯对C2C领域的直接介入,这个在2004年被猜想了一年的题目到年终仍未有解。如果腾讯在进入C2C领域时充分借助Q币的虚拟交易作用,这又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大的冲击——虚拟交易的实体化是否能彻底解决线上交易的问题?  

  种种可能发生在2005年的现象最终都落在一个“人”字上。无论RSS订阅的兴起还是腾讯介入C2C,这些现象发生的前提都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开始逐渐取代“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传输模式。互联网不应该只被看做一个信息发布的工具,更应该作为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所以今后的RSS阅读器中植入对Blog的支持将是顺理成章的事,甚至“周博通”这样的RSS工具干脆就以“Blog工具”为主要诉求点。而QQ中加入的“群”的社会网络功能,也很可能在2005年引发另一轮IM工具的战争,因为对互联网来说,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小的变革也可以带来无穷的机会。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网络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网络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