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分析

  金融在中国的地位始终不容动摇,而这种过度的重视,导致我国金融行业在多年前就已经失去了活性。这种弊端体现在金融业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无论是银行、证券、基金还是保险,这种忽冷忽热的表现极为明显。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庞大,无论是改革和转型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所以能有这些微小的改变已经非常难得;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亦能从中获益。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给原有金融秩序的冲击是多方面的;除了业务多元化方面,用户定位以及金融常识三方面的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固有监管手段的冲击。

  这种冲击源于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本质界定的模糊,互联网善用模块化的方式,将不同金融业务的某一部分拆分之后重新组合,形成更加市场化的新产品。

  因此这种产品就具备了多种金融要素,而这些要素的监管单位,往往分属于不同机构;这造成了两方面困扰:

  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找不到与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方式,业务受限严重;

  另一方面,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细则难以落地,而政策红利也使互联网金融滋生了许多灰色地带。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节奏都比较特殊,政策对产业兴衰的影响巨大。因此某一行业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政策明确支持的行业,而另外一种就是监管难以覆盖的灰色角落。

  中国的民间财富始终是浮于中国经济繁荣冰山下的特殊资本,这部分资本很少通过正常的金融渠道流动,它们要么潜藏在官方金融产品的背后,要么以项目的方式紧密跟随在政策背后,悄然推动着每一轮政策引导的领域。

  这种夹层的特性使民间资本具有不计风险的逐利性,这种投机特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基于此,政策红利让互联网金融一度被誉为野蛮生长的行业,而历经10年的发展监管与互联网金融之间已经逐渐熟悉。

  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规范与安全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意味着原本宽松的政策环境有收紧的趋势。

  2016年,业界也明显感受到了行业寒冬,互联网金融概念走下神坛,十年野蛮,一朝落幕;然而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因此消失,取而代之的金融科技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延续互联网金融的传奇。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互联网金融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互联网金融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