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未来15年中国机床行业应牢握发展良机

  未来15年将是中国机床业提供装备最后、最好的机会
  近日,在200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造年会上,成立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顾问委员会。科技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及汽车、机床界的领导、专家们会聚一堂,就未来中国汽车装备业的发展献言建策。大家一致的呼声是:未来的15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要从现在的500万辆上升到1000万辆,这是中国机床企业为汽车业提供装备的最好 也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再不抓住,将永远与这个行业失之交臂。 

  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顾问委员会第一批顾问由20多位专家组成,政府方面的专家包括科技部高新司自动化处处长蔡文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副主任李冬茹;汽车方面的专家主要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荣惠康,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规划部副总工程师刘本义等; 机床方面的专家包括原机械部机床局局长、总工程师梁训王宣,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盛伯浩,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薛克寰等;高校方面的专家有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制造工程研究所王立平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自动化学院院长刘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机械系主任杨庆东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装备部主任陈长年表示,明年顾委会的工作主要包括拟建立中国汽车装备自主创新体系,对中小企业展开技术改造与技术装备方面的咨询服务等。

  广州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邬晴晖
  如果中国汽车与装备行业的关系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将会进入恶性循环。汽车企业不给机床企业订单,机床企业难以发展;机床企业的订单越少,越难以发展,得到的汽车企业的订单更少。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产品自主权在外方,不仅汽车行业的自主品牌难以发展,而且影响了装备购置上的话语权。建议机床企业在与外方合作时要吸取汽车企业发展的经验,掌握主动权,将控股权掌握在中方手里。只有汽车行业大发展,将技术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促进设备国产化的提高。从广汽与日本丰田的合作来看,中方没有自主权,连一个锤子都要从丰田进口,根本谈不上设备使用的国产化。外方不仅要引进他们的设备,而且连设备的操作软件都要从他们国家购买。即使他们最后没有在汽车投资中赚到钱,也已经从设备购置上赚到钱了。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高级顾问、兼职教授 顾永生
  为什么现在国产的机床在汽车行业的占有率很低,只有10%~20%的份额?其原因首先是质量、稳定性不行。国外机床一般情况下可靠性高、质量稳定。即使出现问题,他们的服务也很到位。维修人员通常会坐飞机从国外赶到中国的客户厂家,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国产机床厂家的售后服务很差。某发动机厂使用的国产生产线出现故障,给生产厂家打电话联系,没想到对方第一句话竟然是:你们给多少钱?这令发动机厂的负责人非常生气:客户的设备坏了,不想方法去维修,开口就要钱,这是什么服务态度?作为年产量30万台的发动机厂,一旦停产, 一天的损失就可达1.5亿元。设备维修费用和这些损失相比,孰轻孰重,难道机床企业分辨不出来吗?发动机厂可能会因为节省区区的维修费用而耽误生产吗?当然其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家发动机厂再也不购买该机床厂的产品,甚至不购买国产机床。

  中国装备业的发展要与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步,必须做到以下3点:首先,装备业的设计师要吃透汽车制造的工艺,否则根本无法进行技术创新。国外的机床设计师对客户的制造工艺非常熟悉,每年都对产品进行改进。比如国外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发动机的零部件就用柔性加工的方式,而发动机的缸孔使用机械式加工如平顶珩磨以及激光珩磨,这都是不断改进的结果。而在我国,机床几年都难以改进,更别说是每年改进。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机床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机床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