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回顾与探讨

  机械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国家安全提供装备,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丰富产品的制造业。它在国民经济中无论 GDP所占的比例还是对其他产业的感应系数都是很大的。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和动力源,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舞台,是提高人均收入的财源,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发展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没有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不断、持续地武装和提升各产业部门的装备和生产运行水平,实现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什么现代化。所以人们对机械制造业的关注是不言而喻的。

  机械制造业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领跑者、急先锋,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了最完整、最完美的体现:

  * 数字化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这些技术源于机械制造,同时也是应用最充分、最完整的产业。

  * 数字化产品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机械产品,例如数字传感器、单片机、微处理器、 PLC、NC、数字通信接口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 

  * 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例如数控加工,柔性制造单元,物流搬运和存储的自动化,检测自动化等。 

  * 数字化管理技术。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由于产品机构复杂,制造工艺过程长,产品及物料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而复杂,因此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发源地, ERP,CRM,SRM,BI,EC,OA无一不是在机械制造业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仅就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个回顾,以求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借鉴历史,少走弯路。 

  一. MRPII的发源地 
  十年文革,中国与世界隔离已经很久, 1976年“四人班”垮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就在这时机械工业部批准沈阳鼓风机厂从意大利引进大型鼓风机的设计技术和从IBM公司以94万美元的价格引进 370138大型机,同时引进了IBM的MRPII软件COPICS。作为技术归口单位的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考察、培训和消化。从IBM公司带回来了COPICS的八本黑皮书,这就是著名的 “ 黑八本 ”, 这是中国第一部 MRPII的启蒙教材。很多后来名声在外的管理专家陆续从这里走出,包括他们的学生。紧接着沈阳第一机床厂获得了联合国发展署120万马克的资助项目,从前西德引进了INTEPS这个欧洲的MRPII软件,自动化所参加了项目的调研和实施,该项目获得成功应用并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奖。 

  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学习和实践, 1982年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承担了四川宁江机床厂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项目NJ-CAPMS。项目开发持续了四年,各个系统陆续成功运行,1987年该项目通过机械部验收鉴定,获得了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就是中国第一个国产MRPII软件CAPMS。该系统包括了除财务以外的MRPII全部系统,还有标准MRPII没有的具有各种算法的市场预测子系统;用线性规划进行最佳产品组合的系统,有限资源环境下的作业排序系统。从此自动化所软件中心步入了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的长征路至今27年。 

  所以我们说中国 MRPII的发源地在机械制造业。 
  二.风雨兼程的长征路 
  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之路是一条艰辛、曲折和漫长的道路。第一,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整套管理思想、方法、制度与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矛盾;第二,八十年代以前的世界计算机技术缺乏标准,IBM,DEC,CDC,HP,王安。各家的计算机都是自己专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语言,在甲机型上开发的软件不能在乙机型上运行。而软件开发商又没有能力控制用户对机器的选择,因此我们要在不同机型上开发系统。其工作量和辛苦就可想而之了。 

  最早国外的 MRPII软件都是几家计算机公司代理的,如IBM公司代理的SSA公司的BPIC; DEC公司代理ASK的MANMAN;CDC公司代理的加拿大Inforpower公司的 I-Manufacturing 这个软件于九十年代初同时卖给了北京一机床,经纬纺织机,济南二机床,人民机器厂;而国产MRPII软件企业建立的先后顺序大体应该是机械部自动化所软件中心,上海启明,开思软件,随后外国软件公司开始陆续亲自登陆中国大陆。1998年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近十家财务软件公司在奥林匹克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企业管理软件进军!”,从此中国ERP软件市场形成了中外企业群雄逐鹿的局面。如果要对中国MRPII/ERP软件产业发展做一个总结的话,20世纪80年代是培育期;90年代是发展期;21世纪第一个10年是成熟期。 

  三.迟到的答辩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电子工业部召开了一个制造业信息化的研讨会,本人在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制造业信息化的问题。鄙人针对当时中国企业的管理的现状和当时国外 MRPII软件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状况,提出“ 国外MRPII软件三分之一可用,三分之一修改后可用,三分之一不可用” 的观点,这个观点被领导采纳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遭到了所有外国MRPII软件供应商和代理商的强烈谴责,这就是后来大家把它升华为“蒋明炜三个三分之一的学说”,每次外商MRPII产品发布会、研讨会,我都成为批判对象。什么“三个三分之一的学说可以休已”,“闭关守旧的代表”。二十年过去了,至今这种批评还没有停止。在另一个反面,人们还在把“三个三分之一”的观点作为用户自行开发庞大ERP软件的根据,他们说“蒋老师说了,国外软件不好用.为此我在这里必须阐明我提出这个论点的历史背景和我现在的看法。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企业刚刚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远没有建立,对国营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仍占主流,物资短缺的情况十分严重,企业物资采购仍然依靠一年两次的订货会议,人们称它为“骡马大会”,国家为企业分配采购指标。在短缺经济的年代里,供应商是上帝,客户是“孙子”,谁能买到材料就是本事。所以那时我们的 MRP只能编制自制件的计划和外购件的投产计划,根本不能编制采购计划,更不要说准时生产了。在那个年代主要产品生产仍是国家指令性计划,价格也是国家规定的,那时企业没有销售部门,而是计划部,所以销售管理也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才有了需求。那时中国的财务管理也远没有像今天这样规范,一部分企业采用借贷记帐,另一部分企业使用增减记帐,主要财务报表也没有象今天这样与国际标准接轨。所以那时国外标准MRPII软件在中国应用确实存在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八十年代中期由计算机公司代理的国外 MRPII软件基本没有汉化,
    COPICS,INTEPS,I-Manufacturing.中国用户是自己进行汉化的,在早期中国双字节终端没有问世之前,这些外国软件根本就没有办法汉化,为了让普通管理人员看懂,他们将英文屏幕和报表改成汉语拼音。 

  “三个三分之一”的观点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至今我仍然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个论点是正确的。 

  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从短缺经济变成为过剩经济,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中国的会计制度也基本与国际接轨了。在技术层面,大多数外国软件都做了较好的汉化,进行了一些国情化的开发,所以我认为现在国外主流的 ERP产品在国内是可用的。但是我认为无论国外国内ERP软件国情化的问题仍然存在,只是程度的不同,过去多现在少了。另外客户化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国外软件在它的生产国使用也存 在客户化的问题,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它是一门艺术,尽管你的ERP包括了若干科学的业务流程,但它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行业不同,管理者的思想方法不同,针对某个具体客户的特殊需求是存在客户化的。我不同意“我们产品是经过发达国家应用证明的,要与国际接轨,一切都要按照软件来实施”,客户提出的需求软件里没有,“我给你来一个BPR”。这就存在到底是BPR在先还是软件在先,软件具有什么功能和流程,BRP就按此设计,这不是正确的态度。 

  另一个反面就是“三个三分之一”的论点被用于企业自行开发 ERP产品的依据。我认为这也是不可取的。ERP发展到今天已有30年的历史,它已形成了近似标准(MRPII有标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客户的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流程。它已形成一个专门的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开发的难度,工作量之大,专业知识之广泛都不是企业少数人可以完成的。其结果往往是开发一套基于手工作业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实施容易,企业信息化了,但管理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另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今天主机/终端,明天客户/服务器,后天浏览器/服务器,今天FORTRAN,COBOL,明天JAVA。新技术层出不穷,你今天开发的系统过不了几年就落后了。所以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管理技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用户自行开发系统是不明智的。 

  以上这就算给批判和利用“三个三分之一”论点的朋友们一个迟到的答辩吧!得罪之处还请原谅。 

  四.不要放弃 MRPII 
  究竟 MRPII/ERP有没有过时,我在其他文章里有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我认为MRPII/ERP没有过时。我这里要强调的是MRPII不仅没有过时,在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中它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目前我国的ERP软件的设计思想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源于MRP Ⅱ ,另一个则来自财务软件起家的公司,设计思路迥然不同。业界盛传“从 MRP Ⅱ 发展来的 ERP,由于设计过于复杂,供应商已不愿意去涉足,MRP Ⅱ 系 ERP最终走向没落,甚至消亡。而进销存加财务的ERP才是目前用户的真正需求,实施效果也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这种说法我认为是不科学的。

  两种设计思路的ERP软件最终应是殊途同归,而不是互相替代关系,本人认为: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一个复杂的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如果没有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技术,没有MPS、MRP、SFC、CRP、JIT、APS,没有良好的供应链计划协调与优化,要想缩短生产制造周期和采购提前期,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做不到的。仅仅将现有的手工管理方法信息化,它只能提高管理效率,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现有手工成本计算方法存在数据采集不准确,核算方法简单,只能计算产品系列或产品成本,不能计算零部件成本,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等。当然MRPII/ERP要与时俱进,要向CRM,SRM,EC,CC发展,但是否定MRP,MRPII是不对的。这在机械制造业尤为重要。我们不能因为MRP Ⅱ 复杂,就放弃,他关系着企业如何提高竞争能力的问题。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领跑者、急先锋。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了最完整、最完美的体现。这是由于机械制造业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的复杂性决定的,所以机械制造企业最应该首先实现信息化。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系统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重点也难点,所以不能放弃MRPII。对于国情化,厂情化要有正确的认识,凡事要掌握一个度,不能偏激。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机械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机械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