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中印争夺医疗器械外包业务(一)

    21世纪的头五年正是医疗器械领域异常活跃的五年。无论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应用、企业的联合兼并方面,还是在法规的制定修改、管理模式的完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这五年中,医疗器械外包业务正和亚洲市场形成紧密联系。从广义上来说,医疗器械制造的外包与汽车、机电设备、建筑工程的外包生产并无本质区别;但是,必须注意医疗器械生产也有其特殊性,医疗器械的外包业务存在着种种限制,承接门槛也相对较高,标准、技术都将是企业必须郑重思考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工业国的崛起,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是又一个诱人的商业机会,以国家为单位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 

    快速增长的领域 
    外包是指企业由原来内部生产和经营活动转变为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这个词在欧美国家已流行多年,各大公司纷纷将自己的业务分解,转移到不同国家和地区。2003年,仅美国公司在外包业务上的支出就达83亿美元,占当年国际外包总量的近五成。 

    外包业务的广泛开展对企业原所在国的工人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他们可能因此失业,所以外包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之一。不过,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外包这种生产模式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例如,现今的汽车工业就是通过了外包业务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为取得低费用和专业制造技能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公司也将顺应这一潮流。事实是,一旦行业中有一家公司因外包业务而获得优势,其他公司想要避免在竞争中落败就必须跟进,这种连锁反应不可避免。 

    1998年底,强生公司宣布解雇5800名工人,同时新聘用1700名技术人员。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强生公司将公司发展重心转向产品研发,而将大量的制造业务交给外部供应商所采取的行动。此后几年间,强生公司医疗设备和诊断部门的全年销售额从1998年的86亿美元猛增到到2005年的191亿美元。与此同时,强生公司的战略调整也引人注目,目前,公司大部分产品的制造都由外部供应商负责。 

    强生公司并不是唯一采取外包策略的美国企业。2000年,波士顿科学公司(BostonScientific)宣布将它自己的生产基地设在美国迈阿密和爱尔兰,波士顿的1950名工人因此失业,公司同时宣布将更多依赖供货商完成公司产品的生产。事实上,墨西哥、爱尔兰和亚洲各国正成为医疗器械制造的重要工厂。由于在爱尔兰拥有同样的生产基地,以生产心血管支架而闻名的美敦力公司也已经决定关闭位于美国加州的工厂。 

    随着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公司正想方设法地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费用。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自然成为这些公司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 

    有资料显示,2003年世界医疗设备和器械市场总收益为1,762亿美元,此后三年间平均增长率约为6.5%。2006年,这一市场预计将达到2,100亿美元。以2003年的市场规模和比例估算,医疗器械市场销售产品成本约为617亿美元,占总收益的35%,其中约有167亿美元需付给外包件承办供应公司,约占27%。目前,发达国家的医疗设备公司通常致力于产品设计和成品组装,有些部件,如金属、塑料、电子等主要部件,多采用外包生产,委托给亚洲生产的外包件虽然总量不大,但增长趋势明显。总的来看,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前三部分属于产品的制造或生产加工,而增值服务显然不属于制造业范畴。 

    其中,生产金属配件的利润最高,特别是精密金属配件加工生产的利润更高,原因一方面是医疗设备中所用金属配件的质量要求相当高,相应的专业化生产要求更严;另一方面是能够提供合格金属配件的制造商相对较少,一些植入到人体内的器件所使用的金属部分的生产质量标准更是苛刻。而塑料和电子配件几乎被等同于日用品供货,因此利润相对就低。这一市场中参与竞争的厂商非常多,受终端市场和外包市场增长的驱动,金属配件制造商和增值服务(工程服务和整机装配)提供商的业务增长机会最大,而塑料和电子配件业务增长一般。目前还没有非常准确的每类业务的市场统计?? 

    竞争激烈的赛场 
    和许多其他领域一样,中印两国在外包业务方面的竞争正在加剧。我国和印度同为亚洲最大的外包业务的承接国,除了具有制造成本低、人力资源相对丰富这两大优势之外,中印两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都十分重视CE和ISO等国际生产标准,正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行业水平。这对国外医疗器械公司意义重大,有助于确保产品质量。而据笔者观察,在某些方面,印度似乎比我国更具有优势。 

    中国近年来,亚洲新兴市场持续的高增长已经成为促进全球经济总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特别是我国的“三来一补”加工业发展迅速。“三来一补”是四种利用外资形式的总称,具体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四种贸易模式。 

    1980年,深圳开始出现国内第一批“三来一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正承接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外包业务,业务更覆盖了各个行业,其中也包括医疗器械行业的加工业务。更有人把中国称之为“世界工厂”。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中低端产品方面已初具生产链条规模,同时较低的人力成本和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为开展外包加工业务打下了基础。以Nypro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塑料成形件的公司,其产品可用于许多工业领域,也包括医疗器械用的流体控制阀。目前,该公司医疗器械方面的收益约为其总收益的1∕4。该公司早在30多年前就在我国开展业务活动,目前在我国已设有12家工厂,雇员约7000人左右,占公司员工总数的一半。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医疗器械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医疗器械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