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7 减肥市场的冷静思考

  “年年减、年年肥,年年减肥有机会!”这句话被很多营销人所乐道,的确,在很多时候,减肥这个项目再在很多操盘手手里屡试不爽,从V26减肥沙琪开始引爆国内减肥市场以来,似乎这个江湖就一直没有平静过,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是高过一浪,美生肥克、曲美、奥曲轻、大印象、宁红以及后来的吸油基等等都相继在这个江湖笑傲了一把,时至今日的2007年夏季,在这个本应减肥产品“牛市”的季节市场却反应平平,经过笔者深入的观察,我们似乎能够屡出一些减肥市场的脉络……
 
    说到减肥,其实也就是这些年的事情,前些年除了先天肥胖的,估计很少人会考虑到这个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也开始尝上“奶酪”了,不知不觉,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太过于“富态”,似乎在一夜之间,“减肥”这个词成了许多人的流行语,在办公室吃着减肥药、泡着减肥茶,在家里,玩儿着减肥机、吃着减肥餐,全国上下一片减肥景象。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国内超重和肥胖人群数量分别为4.8亿和7500万,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成为肥胖的高发区,而根据减肥市场的销售结果来看也证明了这几个大型城市的“减肥欲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肥胖会影响自信、工作、学习、生活、健康…… 的确,我们的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的缺乏锻炼使一些人看始出现了“水桶腰”、“将军肚”,于是与肥胖的相关的词汇也就蜂拥而至,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等词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常常提及的话茬儿,这就是需求,从泻药型到厌食型到如今的塑型美体,每一种概念的炒作都引来了无数消费者的追捧,可减肥这个市场从一开始到现在也不是一路坦途,2000年,诺美婷事件和御芝堂事件相继曝光,随后包括一些知名品牌在内的八大减肥品被陆续查封,让这本来风风火火的减肥品市场瞬间降温,减肥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随着事件逐渐的平息,到了2004年,减肥市场又开始显现了往日的勃勃生机,市面上的减肥产品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这一局面到了2005年出现了高峰,很多减肥产品在这一年中都赚得盆盈钵满,于是到了2006年,很多尝到甜头的企业开始壮大队伍,蓄势谋划更大的蓝图,迅速的跑马圈地,央视广告、建立全国省市分公司、办事处,整装待发,没有尝到甜头的也开始摩拳擦掌,还好有别人现成的模式可循,照着干!可以说2006年的减肥市场预热期各种减肥瘦身产品齐上阵,上演了一幕“群雄逐鹿”的历史画卷,减肥茶、外用品、减肥药三足鼎立,市场倒也没有辜负广大营销人的期待,大家是有肉的吃肉,没肉的也能喝点儿汤,但好景不长,市场永远充满了风险,最后留下的就是所谓的“英雄”。但英雄的路并不好走,由于品牌过多,鱼龙混杂,消费者自然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最后的选择自然是五花八门。 2006年7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工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这就意味着减肥品不能“明目张胆”的作电视广告了,加之平面宣传市场的疲软,《通知》出台的时间又本该是减肥市场最火的季节,这又给了本不平静的减肥市场一个沉重打击,很多公司迅速的萎缩,分公司、办事处也都销声匿迹了… …
 
  2007,抱着“年年有机会”的想法,大家纷纷又开始了新的谋划,可今年的减肥市场到现在看来并不理想,不管是老品牌还是新玩法似乎都表现平平,市场的尴尬局面让很多操盘手面对减肥市场不知该何去何从、路在何方。细细的分析,这2007“冷静”的减肥局面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质疑中国减肥市场的“容量”
 
    点开网络,很多家对于国内肥胖人数的“统计”数字似乎都不一样,差别也是非常的惊人,且不说哪家的数字准确,单从市场角度和现实生活角度分析,肥胖人群绝大多数是不会花钱去减肥的,除非背后有很好的经济支撑,要么肥胖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心理,经过很多调查机构的调查发现,人们用的最多的减肥方法其实是“节食”,而且这个比例占的又非常大,调查还发现,我们认为特别胖的人其实并不是减肥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还有就是有相当一大批人群害怕减肥后带来的各种问题… … 减肥市场到底有多大?受市场和产品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想很难说的清楚,但决不会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理想”。
 
    减肥市场的逆风飞扬
 
   从各种形势来看,减肥这个行当决不是目前国家提倡的,而恰恰减肥市场是相关部门监管力度较大的,不管是福是祸,可如今减肥品仍不能在卫视平台上活跃,只能找些监管不严的地市媒体、平面媒体忽悠,公信力明显不足。再看看如今的消费者,一个比一个理性,也许是诸多厂家多年“教育”的必然结果,很多消费者提到减肥自然就会联想到“曝光”“骗人”等字眼,不能忘却的记忆,的确有一些不守规则的企业脱离了游戏规则从而被众人唾弃,我想很多看了2007年3.15晚会的减肥营销人都能嗅到一丝“严打”的气息了吧,可如今看来很多人选择了“偏向虎山行”之路,少数人的介入没有了往日“众人拾才火焰高”的景象,市场今天的结果自然不理想,没有造起势来,逆风飞扬没有飞起来更没有飞的高。“天时、地理、人和”似乎和2007年的中国减肥市场一点也挂不上边儿。
 
    可怜的减肥科技
 
   在这个行业可以真正称得上“科技”的几乎没有,记得2005年北京的减肥大会上光出现的减肥方法就有60余种,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令业内人都眼花缭乱,专家最后揭密,其实大部分都是“伪科学”,要么没有效果,要么添加违禁成分,大多都是在形态、包装、概念上下了点功夫而已。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细看今天的减肥市场又有多少“科学”的成分?产品严重的同质化,减肥茶、减肥药、减肥器械,几乎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原理,甚至几乎接近的外观,跟风现象之严重非一般行业所能及,就是有一些新意的,大多也是经不起太多推敲,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如此的减肥产品怎能再有当年的风采?
 
   停滞不前的减肥营销
 
   也许是我上面所说的减肥科技的悲哀吧,似乎这几年没有什么新概念再“横空出世”一把了,就2007的减肥市场来看,还是一些减肥茶、营养餐、冲剂、胶囊等,还是通便、排毒、抽油、排油等惯用的叫法,即使有变化也称不上创新,一说就是想瘦的地方马上瘦,不想瘦的地方一点也不会瘦,这个减肥的自我控制理论似乎连营销人自己都不大自信,看看人家联合利华,硬是整出了男女分开、健康报告等“惊人”之举。减肥市场的营销期待有创新的思路出现,也更期待更有价值的产品,浮躁的减肥营销人也该好好开动一下脑筋了。
 
    性价比的竞争
 
    减肥市场在国内发展这些年,虽然产品众多,但能称得上品牌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对于一个效果连普通人可以直接辨别(瘦了就是瘦了)的产品来说,对于一个功能性要求非常高的产品来说,似乎品牌在现阶段显得还不是那么重要,在这个领域老百姓更多的要求是用多少钱办多少事儿,这也就是如今美容院市场非常流行的“多少钱减多少斤”比较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说到底就是“性价比”的竞争,这可是要“货真价实”,至少不要忽悠的太离谱吧,因为很多人一用就明白了,没有真正效果的产品即使出现短暂的火爆也只是暂时的,欺骗消费者的最终结果就是“人见人骂”,假如现在有一种产品让消费者轻松无风险恢复身材的话,那我想不要说是几百几千,就是几万、几十万估计都会顾客盈门的,但倘若你撒了谎,那么消费者会毫不犹豫的甩了你。
 
   减肥市场的未来
 
  这个市场的容量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如何把这个市场做大?通过消费者的购物思维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减肥者最为关注的指数依次是产品效果、产品价格、方便性、安全性、品牌知名度等,这就是消费者的声音,任何一种营销持续性的获得成功一定是源于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2007减肥市场的败局已定,靠那些简单的“概念”和模仿只能是这个江湖匆匆的过客,如果要想在今后的市场中左右拼杀成为真正的英雄,那我想真要在“技术”层面好好的下一番功夫了,虽然时间流逝很快,但我们的脚步却一定要走的稳健,走的有良心,走的有价值,走的让众人喝彩!(作者: 刘焕然)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减肥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减肥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