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宁波市2007年度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分析

  为全面掌握我市粮食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供给安全,我局组织各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采用多种调查方式,历时2个多月,对全社会粮食供需情况作了一次专题调查。现通过对这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我市粮食供需平衡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为科学制订粮食安全保障政策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一、2007年度宁波市用粮人口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

  2007年末我市用粮人口总计894.6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64.56万人,外来务工人员330.1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了6.05%,0.73%和16.56%。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94.21万人,农业人口370.35万人。用粮人口总体上反映了2个变化趋势:一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成为我市用粮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外来务工人员的口粮消费比重达到43.78%,已超越城镇人口口粮消费比重(17.63%)和农村人口口粮消费比重(38.59%);二是随着我市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明显增多,生活方式和消费环境的改变,使粮食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二、2007年度宁波市粮食供需平衡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上,粮食总供给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调查显示,2007年我市粮食总供给373.81万吨,比上年增加17.4万吨。粮食产量73.10万吨,比上年减少一成。我市这几年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维持在早稻27—30万亩,晚稻115—12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80万吨左右。而2007年由于受台风等灾害气候影响,我市粮食大规模减产,粮食自给率创历史新低,为19.58%。产需缺口进一步拉大,已由上年的278.16万吨增加到当年的305.87万吨。粮食供给保障主要依靠县市外购进和进口,特别是对粮食主产省如安徽、江苏、黑龙江、江西等的依存度快速加大,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流通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市的供给和市场价格走势。

  (二)用粮人口口粮和以工业制酒、饲料和食油加工为主的转化企业用粮逐年增加,粮食需求进一步

  步扩大

  调查显示,2007年我市粮食总需求量(消费量)达到387.97万吨,比上年增加20.86万吨。粮食消费对象重点是口粮,为191.75万吨,消费品种主要是稻谷195.52万吨。此外,这几年我市以工业制酒、饲料和榨油为主的转化企业得到较大发展,2007年全市转化用粮达到186.33万吨,几乎占了总需求量的四成以上。而北仑正大、金光粮油和麦芽厂这3家外资企业2007年的需求量达到99.44万吨,占总转化用粮的一半以上。

  (三)粮食库存维持在较低水平,保障供给能力较弱

  调查显示,2007年度我市粮食总库存比上年减少5.16万吨,虽然从总量上分析,此库存数属于供给安全区域,但是作为居民主要消费用粮的粳谷库存十分薄弱,仅占年口粮消费量的15.46%。一旦粮食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粮食保障供给能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四)多元粮食经营主体在提供粮食有

  效供给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已成为保障我市粮食供需平衡的主要力量调查显示,2007年我市各类粮食经营企业、转化用粮企业和个人共计净购人粮食300.71万吨,其中以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转化用粮企业为主的多元粮食经营主体净购人粮食294.47万吨,占总净购入量的97.92%。省外购销渠道拓展到了17个省区。由此可见,以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为主的多元粮食经营主体得到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保障我市粮食供需平衡的主要力量。

  (五)作为政府粮食调控载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承担着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主要作用

  首先,国有粮食企业长期以来坚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粮食收购政策,始终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优质、高效地开展粮食收购工作,在按市场价格收购粮食的同时,对订单粮食发放价外补贴。2007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地产粮食11.51万吨,使地产粮食的供给效应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其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向外采购粮食,把品种好质量高的粮食补充到地方储备粮中,轮换出来的储备粮用于调节本地粮食供需,有效地促进了粮食供求和市场粮价的稳定。再次,在粮食市场紧急情况下,由于以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为主的多元经营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可能积存过多的粮食库存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确保全市粮食供给安全的责任仍然落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身上。

  三、保障宁波市粮食供需平衡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粮食供给安全的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

  第一,我市全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地产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基本徘徊在73—80万吨左右,而且品种矛盾突出。主要粮食品种是早稻和中晚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品种本地出产非常少。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农田用于建设用地,要恢复到以前的粮食种植面积几乎没有可能。第二,外省粮源虽可调节,但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当前,省外粮食生产和库存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北方省份,南方特别是沿海省市粮食周转库存普遍比较薄弱。如遇市场波动,极容易引发南方主销区集中搞采购,北方主产区惜售抬粮价,并且集中运输经常造成物流不畅,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持续稳定地保障我市粮食供给安全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粮食流通体系尚不健全,调控市场的稳定性不高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的粮食调控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既有以地方储备粮为主的政府调控手段,又基本形成了以多元粮食经营主体为主的市场调节体系。但是,现阶段多元粮食经营主体存在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个体利益驱动明显等缺陷,很难发展成为市场影响力较大的龙头企业或大型集团。这几年除了粮食批发市场持续稳定地保持活跃成交外,我市也涌现出了一定规模的大中型粮食加工经营企业,但还是屈指可数。这就决定了目前形成的一个以多元经营主体为主的粮食市场流通体系还难以稳定地发挥调控市场的作用。

  (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受政策性经营范围的限制,抵御粮食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以后,新组建的粮食收储企业限于政策性经营范围,不能开展完全自主的经营活动,企业实力得不到发展和壮大。就目前来说,企业的主要功能局限于收购地产粮食和轮换地方储备粮油,虽然也外购粮食,但仅能满足储备粮的推陈储新。此外,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大多没有能够直接控制的粮食加工设施和供应网点等,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四)现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流量和容量不断增加的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按当前我市粮食产需缺口分析,全市平均每天必须从市外运人8000吨粮食才能保证有效供给。这二规模和流量要求有相应的运输、中转、仓储能力等条件相配套。就我市粮食仓储能力来看,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几乎没有规模较大的仓容,国有粮库虽然还能满足现有储粮规模,但由于老库多、设施差、分布散,影响储粮质量和费用成本。水陆中转能力方面,市区现有主要中转地有库容能力的庄市粮库码头和白沙粮库铁路中转线,其它的水陆中转单位缺乏长期储粮的条件。由于受城市规划影响,这些重要的水陆中转粮库面临动迁的压力。各县(市)区中-心粮库等综合项目的建设,有的已着手新建,有的却因规划选址和土地征用难以落实等原因至今开展缓慢。另外,宁波处于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下游,购人毗邻主产省区粮食在运输环节和成本核算上处于劣势,成为影响保障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确保宁波市粮食供需平衡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各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稳定和提高宁波本地的粮食生产能力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稳定和提高我市粮食生产能力,以顺应我市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的客观趋势。一是要依法保护耕地,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控制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和速度。二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业补贴制度,特别是抓住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有利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要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稳定的粮食收购政策,坚持订单粮食收购,落实价外补贴政策,真正让农民增产、增收、增效,从面形成良性的农业循环机制,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大力培育和不断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巩固和发展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增强市场的平衡和调节能力

  一是要继续鼓励和扶持多元粮食经营主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粮食流通环境,搞活粮食经营,不断增加市场粮食流量,提高市场调节能力。二是要重视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多元粮食经营主体积极投资和技改,促成它们加快形成经营规模,在市场中发挥龙头作用。三是各级政府要通过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为各类粮食企业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关注和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基础设施优势、粮食市场信息优势为多元粮食经营主体服务。四是按照政府确定的“远交、近联、扶民”政策,进一步拓展各种形式的省际粮食产销合作渠道,巩固和发展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增强我市粮食市场的平衡和调节能力。五是继续加强《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工作,逐步规范粮食市场经营行为。各级粮食、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既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粮食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又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使粮食流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加强和完善地方储备粮管理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近年来,多元粮食经营主体在满足粮食需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考虑到紧急情况下它的功能会弱化,因此,涉及粮食供给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地方储备粮体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一是确保粮源落实,结构优化,轮换及时,管理到位。二是在坚持“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储备粮运作的新路子,完善与民营企业合作的“代购代轮换”的地方储备粮运作模式,加强异地储备粮的监管力度。三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扩大地方储备粮规模,真正做到“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同时,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口粮安排,保证政府在紧急情况下调控市场时,能够满足居民有相应品质的口粮消费,避免群众的生活质量下降。

  (四)加强建设粮食物流体系,增强粮食流通能力和降低流通成本

  现阶段要尽快调整宁波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充分发挥宁波的港口优势,逐步解决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保证粮食流通货畅其流。一是按照《宁波市现代粮食物流专项规划》要求,以建设国家级进口粮中转枢纽和我国沿海粮食集散中心为目标,全面整合和合理配置粮食物流资源,积极实施粮食物流中心建设。二是确保庄市粮库水陆联运中转项目的长远定位,庄市粮库除了拥有粮食仓容以外,还拥有一个可泊3千吨位船只的海运码头,年中转粮食能力达50万吨以上,已成为宁波唯一有规模的水陆中转粮食储存基地,具有运输成本低、流转速度快的优势。因此,要力保此基地的长期运作,如被动迁,临江已无区域可选。三是积极推进县(市)区粮食储备、加工、销售综合项目建设,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协调好土地征用、项目选址等具体工作,促成项目尽快启动实施。四是尽快规划市区铁路、仓储、加工、批发市场等综合项目,继续发挥铁路中转和水路散粮对接优势,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粮食集散中心。

  (五)完善粮食供给安全应急系统,加强市场监测工作,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宁波是粮食主销区,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再加上经济发展初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已进入社会矛盾凸现期,极易引发各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一是要不断修订各级粮食供给安全应急预案,力争预案更周密、方案更细化、责任更明确、保障更有力。二是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实力量坚持对粮食供求和市场粮价进行即时监测分析,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三是要落实具体应急措施,按规定落实成品粮储存计划,保证在紧急情况下首先调用。确定粮食应急加工并直接向居民供应。四是要积极组织粮食应急预案的模拟演习和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情况下能顺利开展粮食应急供应。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粮食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粮食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