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大灵通能否再现小灵通奇迹

    在无线接入市场,长期有多种技术共存,其中竞争激烈的有三种:PHS(小灵通)、CDMA450和SCDMA(大灵通)。三种技术几乎同时同场竞技,却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小灵通走政策灰色路线的成功早已不容置疑,CDMA450昙花一现随着信息产业部的明文禁止而销声匿迹,大灵通虽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但它的开拓市场之路却充满崎岖。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大灵通抓住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南北分家之后,相互"渗透"对方固话市场的契机,在大江南北实现规模应用,整体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然而随着3G时代的临近,留给大灵通的时间也愈发紧迫,大灵通要想在从小灵通碗里抢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灵通低调复苏 

    八月中旬,成都街头出现一种名叫"大灵通"的手机,其资费低于"小灵通",通话效果稍强,因而备受普通市民的青睐。据刚刚杀入成都无线接入市场的网通高层讲,这种采用SCDMA技术的业务俗称"大灵通",由于脱胎于大唐的3G技术"TD-SCDMA",因而具有辐射小、保密性好、通信质量高和不易掉线等优势。 

    网通在成都的试水仅仅是这一活动的冰山一角,就在中国电信所在的广东、江苏、浙江、广西和陕西等省市,一张张依托于SCDMA技术的无线网络正在悄然搭建,为网通的南下征程铺设最重要的平台。目前,国内六大运营商,除了移动和卫通,剩余四大运营商都与大灵通发生关联:中国电信在黑龙江和河北悄然放号、联通在海南和山东用大灵通产品提供无线公话业务、上海铁通订购了30万线的大灵通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大灵通在大庆市的应用堪称"一面红旗",网络容量已达10万线,近百台大灵通基站,覆盖了大庆市及全地区2400平方公里面积。据媒体报道,目前大灵通设备已经进入国内16个省市,网络建设规模达400万线,预计到2004年底,大灵通的网络规模将超过1000万线,在网用户数量达320万。 

    2004年8月6日,在信息产业部的撮合下,11家国内电信厂商宣布成立"SCDMA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包括北京信威通信、大唐电信、联想、TCL、普天凌云、夏新电子、创维移动、振华科技、康佳、海信和广州金鹏。笔者认为,这是大灵通发展轨迹中的重要里程碑,由此将走向"完善产业链"的复苏之路。 

    大灵通优势明显 

    与小灵通相比,大灵通除了产业链不够成熟之外,在政策、技术和市场时机等因素全面超越小灵通,完全具备了明星技术的潜质,其全面复兴将指日可待。 

    大灵通的基站覆盖范围为4000米,远远大于小灵通的500米指标。基站覆盖半径的增加明显带来两个好处:其一是基站之间的切换次数大大减少,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不必频繁在不同基站轮换,类似于小灵通的掉话现象也将大大减少;其二是覆盖城市所需的基站数量大幅度消减,由此缓解庞大建网工程的成本压力,举例而言,北京布设小灵通系统需要一万多个PHS基站,而大灵通只需五百个,建网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大灵通摈除了小灵通信号差、通话效果不好的缺点,具备信号好、不易掉线、能在高速移动中正常通话等特点。为了达到这些效果,大灵通系统融合了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软件无线电及全质量话音压缩编码等先进技术,因而在技术上超过了小灵通系统。 

    在政策支持方面,大灵通则更加显得"根红苗正"。小灵通来源于日本的PHS技术,从一开始发展就受到信息产业部的冷落,而今小灵通短信全互通和PHS/GSM双模手机双双难产都说明政策对小灵通的打压。相反,大灵通来源于国家"九五"攻关项目SCDMA系统,产品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型号核准证和设备进网证,其占用的406.5~409.5MHz和1785~1805MHz两个频段均由无线电管理局专门划拨,分别适合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更加"过分"的是,信息产业部在2004年初开展"村村通"工程试点工作中,特意在文件中注明大灵通是唯一推荐的首选接入手段。在对待"亲生子"与"私生子"的政策上,政府有关方面确实存在厚此薄彼的明显差异,然而从扶持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角度来说,其做法本身也无可厚非。 

    大灵通的全面复苏是在CDMA450系统全面遭禁之后,可以说对CDMA450的废弃是信息产业部送给大灵通的最大厚礼。随后新兴运营商转而上马大灵通,市场转机由此显现。在此之前,大灵通只在石油、公安、铁路等专网中有少量应用,而CDMA450撤出后留下一大片市场空白点,大灵通获得了珍贵的发展契机。 

    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之后,新电信和新网通分别在各自的地盘建设了大量小灵通系统,其数量和规模毫不逊色于联通的GSM/CDMA网络。然而等到两大运营商要分别进入对方领地时,却面临缺乏网络资源的困境,小灵通模式并不适合"挺进敌人的大后方"。为了迅速开展业务,新兴运营商必然会选择无线接入方式,而大灵通几乎是唯一合适的方式,因为传统小灵通密集布网的方式难以满足新兴运营商的要求,而CDMA450已是政策明令禁止的技术。虽然大灵通天然具备的行政指导性颇让人反感,但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大灵通依然具备"可爱"的一面。除了上述技术优势之外,大灵通每线400元的低廉成本,也颇让新兴运营商怦然心动。投资成本的降低必然压低了经营风险,由此提升了运营商的竞争实力,这或许就是网通南方和电信北方等公司趋之若鹜与北京信威签订购货合同的原始动力。面对快速膨胀的市场需求,北京信威作为大灵通的娘家,难以独自吞下如此庞大的蛋糕,将其分给产业链的其他各方是必然的选择,SCDMA产业联盟的成立预示着大灵通走向正常发展的康庄之路。 

    大灵通存在缺陷 

    任何事物都存在多重性,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往往具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正所谓出生豪门并不意味着成功,大灵通虽然倍受信息产业部的直接关怀,但其市场开拓能力却遭遇质疑。 

    早在1998年,大灵通就走出实验室大门,而在同期小灵通也才刚刚进入中国,远未达到规模应用。然而之后的几年,两者在市场开发方面拉开了差距。大灵通热衷于国家的各种奖励,其市场应用远远落后于"埋头苦干"的小灵通。如今再回头看看大灵通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当初选择"东家"的错误。北京信威的前身是来自海外的CWILL公司,1995年回到中国时,"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的名头刚刚响起,其中以大唐的实力最强,CWILL最终选择了它。事后证明,大唐给予信威的发展空间确实太小了,就在2001年TD-SCDMA最紧迫的时候,大唐集团抽调了大批信威的技术骨干支援TD-SCDMA,由此为大灵通的发展缓慢埋下伏笔。如今,在大灵通发展形势一片看好的情形下,媒体又透露出上市公司大唐电信欲控股北京信威的消息。从大唐集团的角度来看,大唐电信和北京信威都是麾下的控股子公司,这次大唐电信欲反购大唐集团的相关股份完成对信威的控股,遭到信威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一方面信威自身业绩看好,如能顺利上市将实现创业员工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大唐电信连连亏损,股价更是不堪入目,如能向母公司购入质优的大灵通,有助于快速扭亏为盈。收购事件反映出大灵通成熟之后,谁来享受胜利果实的利益之争。一旦敏感的利益问题处理不慎,就有可能断送了大灵通的美好前程。 

    除此之外,大灵通在进入快速增长期,不可避免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诸如手机终端的款式单一、价格较高、供需不足等。据了解,目前大灵通的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北京信威手中,与小灵通发展初期就出现三驾马车(UT斯达康、中兴和朗讯)并驾齐驱的情况截然不同。能提供大灵通终端的厂商仅有大唐和普天两家,而在增值业务方面,SP的数量更不可与小灵通同日而语。大灵通面临最现实的困难就是颇为单薄而脆弱的产业链。在北京信威所笼络的10家厂商中,真正堪称一流的通信企业几乎没有,11家厂商之间关联仅是一纸联盟的利益关系,大灵通能否做大做强与11家企业的投入息息相关。 

    很多人认为,3G时代来临之后,小灵通将毫无生存空间,同样的论断也适用于大灵通,因而留给大灵通的发展时间同样不多。但笔者认为,只要无线接入与无线通信网络(GSM、CDMA或3G)之间存在足够大的资费差距,大、小灵通都能找到相应的消费群体。在广大的农村市场,人们同样希望得到廉价而方便的无线通讯服务,大灵通的各方如能解决好自身的诸多利益关系,其市场前景远优于小灵通。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小灵通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小灵通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