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电动汽车步入规模化普及发展阶段,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11月份以来,碳酸锂价格创下60万元/吨的价格新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近日,工信部就拟公告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公开征求意见,41家企业被纳入“白名单”,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进一步扩容。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污染物减排和供应链安全等带来显著贡献。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国内累计退役动力电池超过32万吨,2025年有望增至78万吨。提高退役动力电池绿色回收和高效利用水平,有利于促进电池金属原料循环利用,减少对钴、镍、锂等关键金属的进口依赖,降低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发挥动力电池储能调峰作用,实现能源梯级高效利用;壮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培育催生新的绿色增长动能。
不过,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整体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技术装备、商业模式、政策体系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比如,电池检测和筛选技术尚不成熟,梯次利用自动化水平不够高,在降低成本、提高锂回收率、实现废水零排放等方面的再生利用工艺不完善。又如,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尚不健全,不少废旧电池流入小作坊,带来安全和环保隐患。此外,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尚未建立,电池回收利用与新型储能、通讯基站、低速电车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仍在探索。相关法规标准有待完善,退役电池一致性、自动化拆解等标准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