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指出,目前钠离子电池仍然处于从0到1的过程中,应用场景有限,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锂价可能长期处于高位,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可能会逐渐扩大。在目前产业化进度下,两轮车、A00/A0乘用车和户储/UPS/5G基站市场钠电有望实现对磷酸电池和铅酸电池的快速替代,大型储能领域由于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较短,体积能量密度较低,短期无法对磷酸铁锂电池形成强有力的冲击。2023年是钠离子电池量产的元年,而到2026年,整个产业链产值有望达到484亿元,2023-2026CAGR为174%。
核心逻辑
1、锂资源约束+成本上升,促使下游寻找技术替代品,钠离子电池由于资源限制程度更低,规模化量产后价格更加低廉,是锂离子电池的有力补充。三元、铁锂、钠离子电池由于正极价格差异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变化,成本依次降低,其中规模量产后钠离子电池在目前碳酸锂价格56万元/吨的情况下,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有0.25元/Wh的成本优势,是对磷酸铁锂电池应用领域的重要补充,有望在铅酸技术要求较高和磷酸铁锂技术要求偏低的部分场景大量应用,但是循环回收问题后续需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