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整车企业通过采取自建供应链的方式,应对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货稳定性下降等带来的挑战。比如,宝马、广汽、蔚来等车企均投入重资建设自己的电池项目;大众、戴姆勒、丰田、通用、特斯拉、比亚迪、长城等车企相继投资锂、镍等关键矿产资源,掀起了一股“抢矿”热潮。
车企热衷自建供应链,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自身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不少国家或主动或被动采取了区域化的供应链策略,传统供应链体系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在此情况下,相关企业不得不未雨绸缪,以提升自身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
二是汽车产业全面重构正催生出全新的供应链。一方面,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与传统动力系统完全不同且不断增长的电动化供应链;另一方面,万物互联推动智能汽车大行其道,又形成了包括高性能芯片、先进传感器、操作系统以及各种软件等在内的智能化供应链。受此影响,汽车供应链体系将拥有全新的内涵和外延,融入很多不同类型的全新参与者。汽车供应链的结构与本质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垂直的产业链条向交叉的生态系统演进。显然,车企只有构建起新的供应链体系,才能确保在未来竞争中不至于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