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拥有这样一张证,既认可企业的行业资质,又证明企业有“一级”服务能力,这对于亟需拓展新业务的上海企业主刘先生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可当他花3000元办出这张“含金量”似乎极高的证后,却发现证上的信息查询平台有些“山寨”,认证中心也非官方机构。他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这是不是一张假证?我是不是被骗了?”
刘先生遭遇的正是屡禁不绝的“假认证”。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准入信息、认证信息不太明朗的行业,“假认证”大行其道。一些机构不仅炮制出了认证网站、可以查询的二维码、电子证、实体证件等全套产品,还虚构了国家标准,以增加其可信度。而为了招揽企业,这些机构与各地的资质中介联手,忽悠企业购买毫无价值的认证服务。这样的“假认证”背后,有着怎样的产业链?
3000元就可办“加分项”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