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在试图不断向评级市场导入新的评级力量,欧盟、中国等经济强体也在培育与发展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只是信评机构的信誉积累与能力沉淀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张锐
今年,欧美部分银行爆雷。标准普尔、惠誉国际和穆迪投资(以下简称“三大评级”)火力全开,除将奄奄一息的硅谷银行信用级别打入最低档次外,更是将积极寻求重生的第一共和银行信用得分一撸到底至垃圾级,甚至充当“白衣骑士”的瑞银集团也痛失“稳定”的前景展望评级而跌落至“负面”窘境。公众从中领略到了“三大评级”评判定生死与弹指决高低的八面威风,但又同时对其“马后炮”以及相关问题不能不生出更多的疑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