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转千盘下翠微,梯田足水自然肥。棱棱石子偏当路,不放林阴六辔飞。”清代诗人陈宝琛的这首短短的七言绝句,却道出了梯田的风光之美和沿途的山路难行。
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就有一片连绵似锦、错落有致的美丽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1300多年前,哈尼族人在没有炮火、炸药的助力下,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实现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流灌溉体系,因地制宜世代发掘,缓坡开大田,陡坡开小田,在险峻的山崖间开垦出了让世人叹为观止的梯田文化景观。
因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个要素相生相融、相互依存的特点,以及实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良性循环,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梯田文明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