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出现“连续22小时负电价”,引发舆论关注。由于电价事关各方切身利益,大家普遍关心的是,“负电价”是不是意味着国内新能源发电已步入过剩阶段?用户端是不是可以免费用电了?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电力市场的概念。在我国,电力市场分为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两种方式。其中,中长期交易一般是供需双方签订合同,提前锁定下一年度的供电量和电价。实际中,用户端常常会出现电不够用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市场上临时购买,这部分就构成电力的现货交易。
负电价本质上是对电力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当电力供应出现阶段性过剩时,市场报价机制就呈现出负电价。但负电价并不意味着用户端可以免费用电,目前国内居民电价和工商业电价受短期市场交易电价影响有限,尤其是居民电价是按照政策规定的计费标准来执行的,市场价格波动不大。另外,用户电费通常按月结算,负电价出现的时长总体有限,通常在电费账单上也反映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