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纷纷下调消费贷利率,推出优惠券,而部分优惠券利率低至3.2%,为不少消费者节约了资金使用成本。然而,这些本是用户福利的活动却成为了别有用心之人“薅羊毛”的工具。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在部分社交平台,出现了消费者求购利率优惠券,还有用户转让优惠券,也有黄牛发现了“商机”,通过低吸高抛获利。
5月21日,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沈哲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贷折扣券是无偿赠与消费者使用的,违规倒卖并从中牟利,不仅扰乱了消费贷款环境,还导致折扣券的效果大打折扣,对银行和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也表示,倒卖银行优惠券不仅涉及券码的合规性,也要提防此类行为可能产生的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