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一些自称为‘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等不明组织和个人,假借县城建设等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甚至组织线上会议宣扬相关行骗言论”,对此郑重声明:没有相关机构也从未组织过相关活动,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国家发改委官网搜索可以发现,近年来类似声明就有10余份,其中有人冒充“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统一大市场规划司特派专员”,有人冒充“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名义在地方开展活动,有人开展各类形式的有偿培训,还有人冒用公章组织推广活动,等等。从声明的内容来看,行骗的方式如出一辙,大多先捏造一个莫须有的部门,然后以名头唬人加上利益诱人,对市场秩序、相关工作秩序造成干扰。按照刑法,此种行径或涉嫌招摇撞骗,或涉嫌诈骗,屡次出现不禁让人直呼“胆大妄为,必须严惩”。
此外,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多部门也曾发布类似辟谣声明,纵观这些案例,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骗子多选择向基层下手。无非主打一个信息不对称,普通企业、干部群众对于国家机关单位内部情况不够了解,从而被钻了空子。但事实上,类似骗局并不难识破,通过官方网站、权威人士等可靠途径多方交叉求证,自然可以验明真伪。之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屡次下场“打假”,恐怕离不开“当局者迷”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