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央行将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继续为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创造有利金融环境。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金融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因城施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央行此番表态,其背景就在于2022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金融数据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比如,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房地产贷款占比,从最高峰的46%下降到2022年的3.4%,今年一季度为6.3%;比如,2022年以来,居民户贷款(约80%的部分与房地产关联)在新增贷款中占比在16%-19%,今年上半年为18%,远低于2015年到2021年30%-40%的比例;2022年以来,开发商到位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比6.4%,远低于2015-2021年9.6%的均值。
在房地产转向高质量发展,着意告别旧发展模式,以及央行强调的“供求关系深刻变化”的当下,上述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比下降,可能就是趋势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再加上,风险出清也是必然趋势,意味着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高周转时期)过度占用金融资源的局面改观。因此,房地产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比如对流入房地产的贷款实施规模和比例“双控”,推行贷款集中度管理,严格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等,其意义和必要性或许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