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任翀
“我没有网购过呀,怎么有包裹送上门?是不是哪位邻居家的送错了?”近日,家住上海静安区某小区的陆老伯收到一个包装严实的包裹。他仔细核对了面单,发现确实是自家地址,但收货人不是自己。他将包裹拍照发到楼组群中询问,却被告知有邻居也收到了同样的包裹,有的地址正确名字不符,有的是地址与名字都匹配。
询问无果后,陆老伯拆开了包裹,发现是一个带有二维码的马克杯,上面写着“扫一扫,回馈客户”。这时,楼组群中有业主提醒:这是骗局,千万不要扫。
■本报记者任翀
“我没有网购过呀,怎么有包裹送上门?是不是哪位邻居家的送错了?”近日,家住上海静安区某小区的陆老伯收到一个包装严实的包裹。他仔细核对了面单,发现确实是自家地址,但收货人不是自己。他将包裹拍照发到楼组群中询问,却被告知有邻居也收到了同样的包裹,有的地址正确名字不符,有的是地址与名字都匹配。
询问无果后,陆老伯拆开了包裹,发现是一个带有二维码的马克杯,上面写着“扫一扫,回馈客户”。这时,楼组群中有业主提醒:这是骗局,千万不要扫。
报告网所有产经新闻是由用户上传分享,未经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