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表示即将出台指导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所谓算力,是指计算机设备或计算/数据中心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合共同执行某种计算需求的能力。数据、算法、算力共同构成了承载新技术变革的三大基本要素。
当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算力产业创新和应用能力也有诸多亮点。当然,在推动算力高质量发展方面,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我们认为,以优化算力治理为切入点,需考虑几方面问题。
首先,虽然受美国《芯片法案》影响,使得我们算力质量“上限”受到约束,但我国的整体算力资源确实已与美国相抗衡。然而,算力要落到产业层面,还需从基础研发到应用路径的持续优化。以AI为例,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人工智能指数(AI Index)报告”,我国发表了全球近30%的AI学术论文,但引用率仍不及美国;2022年美国产生了16个重要的AI系统,中国只有3个;美国和中国在AI投资领域的总额分居前两位,但美国是中国的3倍;OpenAI发布的GPT-4在120层中总共包含了1.8万亿参数,而国内的“百模大战”则多数训练能力与基础有限。因此,加快与发挥算力价值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仍是绕不开的核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