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岛水稻智慧农场里的稻田泛起金黄、如涛似浪,正是早稻收割的好时候。在智慧农场的核心示范稻田,无人驾驶水稻收获机来回穿梭。粮仓装满后,自动通知无人驾驶运粮车接粮食,1个小时内可完成6亩稻田的收割。“无人农场”在大吉沙岛已变成现实,智能农机的应用覆盖了“耕种管收”全生产环节。
“一般早稻需在6月至7月收完,之后要马不停蹄抢种第二季的水稻。”7月24日,大吉沙岛水稻智慧农场举行早稻收割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今年,智慧农场可收获早稻约400亩,优选7个由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研发的水稻品种种植。其中,核心示范面积约120亩,已引进一批水稻和蔬菜智能农机装备进行生产示范。
大吉沙岛是广州市唯一不通车、不通桥、出行靠渡船、且岛上有住民的江心小岛,是现代都市里一块独特的乡村振兴“试验田”。但在三年前,这里的农用地撂荒现象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更是用“荒凉”概括第一次上岛时看到的景象:“大片农田都被荒废了,部分种点香蕉,基本上不种水稻。还有岛民告诉我‘这个地种不得(水稻)’,看着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