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千亿典当生意背后:地方监管强化 何时走出“借名”之困

  出现短期周转问题,您想过“典当”?但这个时候得特别留意,因为您可能进入的并非是一家真正的“典当行”。

  “近期,我局收到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反映,省内部分信息服务部、通讯部、手机店、寄售行等商家以开展‘寄卖、高价回收’等业务,擅自悬挂(贴)‘典’‘当’等字样的广告标识开展业务宣传,诱导客户抵(质)押手机、二手车、金银制品等,非法向客户发放‘贷款’并收取高额利息”。7月24日晚间,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公号发布了这样一则事关“典当”业务的风险提示。

  当你走入一家“典当行”,可能并非是一家真正的典当行。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典当
  2. 机构、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典当行业标签

未添**好友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关注 私信

报告咨询

  • 400-817-8000全国24小时服务
  • 010-5824-7071010-5824-7072北京热线 24小时服务
  • 059-2533-7135059-2533-7136福建热线 24小时服务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