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将是激烈的,也是出乎意料的。要跟上行业发展,监管理念、技术和相应的法律体系需抓紧完善。我们鼓励创新的“七十二变”,但保护用户隐私和消费者权益的“紧箍咒”一定得戴上。
只花9.9元,上传二十几张照片,就能获取一套人工智能生成的写真集。过去两周,“妙鸭相机”小程序成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爆款应用。刷屏的同时,妙鸭也刷出了用户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暗雷”,提醒我们人工智能未必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先来看隐私保护。现在搜索“妙鸭相机”,各渠道排在前面的关联热词都是“妙鸭相机会盗取个人信息吗”“妙鸭相机安全吗”,表明安全性已成为用户最关注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妙鸭最先踩中的雷,上线不久,就有媒体报道,妙鸭用户协议中明确规定,“您特此授权我方在全世界(包括元宇宙等虚拟空间)范围内享有永久的、不可撤销的、可转让的、可转授权的、免费的和非独家的许可,使得我方可以任何形式、任何媒体或技术(无论现在已知或以后开发)使用您的内容”。这就相当于企业试图占有用户的脸,还要用户倒贴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