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一场特殊的国际仲裁案在上海开庭——案件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来自“一带一路”国家,他们的律师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等5个国家,仲裁庭由2名中国籍仲裁员和1名外国籍仲裁员组成,庭审速记来自澳大利亚,还配有西班牙语等外语翻译。
为了解决这起国际船舶买卖纠纷,20多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上海,开庭一连开了6天。“这个案件适用准据法为英国法,程序法为中国法和某外国法,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上海市司法局仲裁工作处处长徐勇说,这表明上海仲裁机构的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能力在不断增强。
这是上海涉外法律服务受到国际认可的一个切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外国企业要进入中国,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一进一出都离不开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