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航运金融创新暨临港新片区促进高能级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政策交流会在沪举办。记者会上获悉,上海航运交易所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期货交易所加强合作,发挥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红利,推出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两大工具,助力上海提升在全球航运市场的定价权,帮助航运产业链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截至9月14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已累计成交527.56万手,日均26.37万手;累计成交金额2399.85亿元,日均119.99亿元;期末持仓4.98万手,成为船公司、货主、货代等不同航运产业链主体实现价格发现、有效平抑市场波动、优化资源配置的工具。
“支持内外资企业和机构开展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结算、航材租赁、船舶交易和航运仲裁等服务;探索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业务,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是国务院关于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重要制度创新任务。2022年11月,在市交通委、上海航运交易所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上线试运行,以“自定义非标准化舱位合同+舱位发布”为交易模式,为航运企业提供“锁定舱位、锁定运价、履约保证、纠纷调解”等功能。
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注册并于8月18日正式挂盘交易,这是国内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是临港新片区推进航运领域制度创新,高效配置全球航运资源,打造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区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