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薜荔,是在外婆家的屋后。那面老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斑驳的底被盎然的绿笼盖,风一吹,绿叶活泼泼扭动,跳起了集体舞,整面墙竟生动起来。果子有点狡猾,着青绿的保护色,淡定地掩于枝叶间,粗略一看,很可能发现不了。
我只够得着最低处,摘下一个果子,乒乓球般大小,状如馒头,在手心掂掂,挺瓷实,很想咬一口试试什么味道,外婆看穿了我的心思,说不适合这样吃,拿着玩吧,我失望地把它扔在了一边。后来,还是没按捺住好奇心,偷偷切开果子尝了,不知是不是欠熟,反正,跟其他野果子相比,寡淡到让人没脾气,倒有一股清幽的香气,颇为醒脑。
在舟山,薜荔被叫作“爬蓬”“啪嘭”,都是音译。不过,我以为,译得还挺对口。“爬蓬”,到处攀爬蓬勃生长,它不定根发达,生命力顽强,《楚辞植物图鉴》里早有提及,“常绿攀缘藤本,茎节具不定根”。至于“啪嘭”,一看到这两字,我就能想起果子成熟时,轻轻一捏,即有乳白的浆汁爆出,仿佛能听到“啪嘭”的迸裂声。但外婆不许我们胡乱捏,她要派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