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焊装涂装等多个环节实现100%自动化,生产线上不同颜色不同型号的车辆混线并进,上千种零件在智能系统支持下有序自动配送至工位……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汽车生产车间像一整套高效联动的系统,效率更高,不良率更低。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并推进制造业整体智能化的进程。展望未来,我国汽车产业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转型升级。
记者站在理想汽车常州工厂59000平方米的总装车间里,一眼望去,大到电动机、天窗玻璃,小到门框密封条、各类螺栓,超过3000种零部件井然有序地被无人化的AGV小车运输系统接手,沿着设定好的路线送往各个相应工位。贯通全部流程的工位一体化系统,不仅可以告诉工人经手车辆的全部相关信息,还能直接指导每个环节的安装流程,工人只需要按照指示顺序将螺栓放到指定位置,云端监控的工具就可以自动拧紧,保证每颗螺栓的拧紧质量和一致性。
“举例来说,车门门框的密封条以往大多采用手动安装的模式,由于手操误差容易出现脱胶的情况,我们采用的智能安装系统,员工只需要将密封条预装到卡板上,就可以实现自动安装,精度可以达到0.1毫米。从我们L系列量产到现在,还没有一台车出现过脱胶的问题。并且在智能化的系统加持下,一位员工可以兼顾多个安装工位,节约大量人工工时。”理想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