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用汽车尾厢露营摆摊的集市在广州街头逐渐兴起,这个新兴“草根”业态在繁荣夜间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道提出“地摊经济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夜间经济模式”,今年8月,ECAT B站露天集市营地(下称“B站营地”)正式投入试运营,把路边小摊小贩培养成“正规军”,把散落的地摊业态升级为精致的网红集市营地。
随着尾厢摆摊走红,这两年来,尾厢集市、摆摊营地陆续出现,摆摊也成为年轻群体中的热门话题。今天的摆摊,无论是形式或售卖的商品,都和传统印象中的“走鬼”不大相同,但无论于城市管理或摊贩营生而言,都面临着与以往一样的老问题——交通、卫生、消防等问题能否通过规范化进行有效管理?身为摊贩如何平衡收支、有效“搞钱”?
今年以来,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开始,各地对于摆摊已不再是一味禁止、驱赶,而是从政策和行动上打开大门。当“地摊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就不再是一句大而化之的“支持”或“平衡”,而变成了一个个细碎却实际、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