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海洋大省。从位于广东中段的珠江入海口顺着海岸线分别向东西两向而行,有14座城市沿海而立,依次坐落于全长4114千米的全国最长大陆海岸线上。从17.98万平方千米的陆域空间到41.9万平方千米的海域空间,打造“海上新广东”成为经济第一大省在新发展时期突破资源瓶颈、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的关键思路。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走访广东14座沿海城市,观察广东各地如何立足城市特色、借力海洋空间,进一步激活蓝色经济动能。
梳理14座沿海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直观看到,各地海洋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定位”。以汕尾为例,2022年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为核心的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实现产值132亿元,约占汕尾全市工业产值的10%,海工装备制造业成为这座滨海城市打开海洋新空间的关键产业路径。坐拥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蛇口邮轮母港等东、西两大港口群的深圳,则把港口航运、滨海文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