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上课坐前排的情况进行检查。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优先坐前排座位,提高前排就座率,如多次未达到要求可能面临被请家长“陪读”的后果……此消息一出,引发社会热议。(11月29日《北京日报》)
众所周知,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关乎一个学校办学治校的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态度。良好的学风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与规范作用。高校学风建设可谓年年有,可为何这次如此“大阵仗”?究其主因,除了多地高校不约而同的学风建设大行动之外,强调“学生优先坐前排座位,提高前排就座率”并制定相应硬性管理指标,无疑是引发社会热议的焦点。
客观而言,有责任心的老师当然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不虚度光阴,希望学生提升上课时的“前排率”。但是,现代教育观点提倡构建“以生为本”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此来讲,“前排率”仅仅是一个单一指标,相比于坐在前排认真听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获得感无疑更是学生希望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