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金融业责无旁贷。日前,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明确了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目标和重点,强调要从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关键要“读懂”民企,避免误读。以银行信贷为例。商业银行放贷的底层逻辑是,确保收益能够覆盖成本加风险。因此,银行会结合企业的资质、还款来源,判断企业的风险等级,并据此决定贷款的价格、额度与期限。部分民企之所以融资难、融资贵,除了自身风险原因,还与银行误读有关,银行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研判民企的信用状况。既然拿不准,“一刀切”不放贷就成了最简单的做法。
金融机构误读民营企业的原因之一,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缺乏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的专业认知。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不能只具备金融知识,还要深刻理解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如果仅从短期着眼、从金融逻辑入手,信贷服务几乎无法进入农业、科技领域,前者价格波动大,后者产出不确定性大。但如果从长期着眼、从行业发展前景入手,信贷服务农业、科技领域天地广阔、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