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已成为工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近日,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正式开展,提出了未来3年的标识解析体系发展的具体目标。业内人士认为,这代表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发展由建设转向了应用,这将极大地凝聚产业共识,拓展标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并将加快覆盖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
政策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我国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也是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