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运行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介绍,自2019年1月1日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审结15710件,审判质效明显优于改革前的审理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集中审理优势,有效激励保障科技创新。法庭贯彻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坚持严格保护,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侵权赔偿力度,高额判赔案件越来越多,2023年在8起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二是有效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法庭在切实保护专利等合法垄断权利的同时,依法履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职责。在多起案件中认定被诉行为构成垄断,负责起草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即将发布。加大技术秘密保护,“香兰素”案、“蜜胺”案、“橡胶防老剂”案等判赔均超亿元。